2023-11-01 15:39:35来源:医脉通阅读:6次
心肌桥是冠脉介入医生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解剖结构,多数情况不需要干预,但您听说过心肌桥会时有时无吗?
作者:小可真 天津市胸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故事背景
老钱,男性,60岁,年轻时是一名货车司机,一年到头在外跑,车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平时吃住都在车上。因为一家子老小都指着他挣钱,即便一趟活跑下来收入不低,他也轻易不敢乱花钱,总是在车上凑合吃一口,服务区和餐馆从来都不进,方便面、火腿肠和咸菜成了他的主要食物。
除了饭菜质量差以外,跑车的工作总是起早贪黑,生活极其不规律,有时赶上两天没活的时候,他就喝半斤二锅头,然后蒙头大睡,补补觉。时间长了,老钱的身体就开始报警了。
场景一:5年前的车上
这一年的夏天格外热,老钱一如既往地在高速路上行驶,虽然开窗户很吵,但不得不开,因为车上没有空调。即便如此,汗水依然不停地往下流,老钱只能拿毛巾不停地擦汗。
其实最难熬的是晚上,三伏天的夜晚空气都是静止的,根本没有风,只有无数的蚊子陪着老钱。实在酷热难耐,只得到服务区接一大桶水,找个没人的地方冲凉。这样的夜晚,老钱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年了。冲完凉,老钱买了2瓶冰镇啤酒,准备喝完后睡觉,可是喝着喝着,他忽然感觉胸口一阵阵疼痛,汗珠从额头渗了出来。歇了一会儿,他感觉还是没有明显好转,于是从兜里掏出来手机拨打了附近的120。因为是在高速服务区,救护车过了很长时间才到,这时老钱已经
场景二:5年前的医院
当救护车达到急诊时,老钱已经有点
场景三:4月前的医院
在家休息了2个月,老钱着急了,一方面是因为在家里憋得难受,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家躺着不挣钱。于是,经过简短的调整,老钱又开始跑车了。虽然他答应家人要注意身体,好好照顾自己,但时间长了又恢复到以前的生活习惯了。家人劝了他多少次,他也只是嘴上答应。转眼4年过去了,老钱感觉在劳累后会出现胸痛症状,虽然跟上次发病的部位差不多,但程度比较轻,他就没当回事,有时含片
住院后,老钱的各方面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很快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因为他接受过冠脉搭桥治疗,于是这次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了7Fr鞘管,造影结果发现他的桥血管全部闭塞了,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肌桥[图A(舒张期)和B(收缩期)],左主干狭窄75%,前降支近段狭窄90%,伴钙化,血流储备分数为0.66,首先进行旋磨治疗,在前降支至左主干植入1枚支架(3.5×12mm)。术中老钱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加,与此同时,前降支中段出现了明显的肌桥[图C(舒张期)和D(收缩期)]。这一特殊情况引起了手术医生的注意,他们检查了一下穿刺伤口,并没有明显肿胀,但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结果发现右侧腹壁下动脉的分支出现了造影剂外渗(图E)。血红蛋白从术前的11.3g/dL降至7.0g/dL,在使用
图 冠状动脉介入过程
场景四:最近的医院
医生让老钱术后4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老钱这次不敢懈怠了,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还按时吃饭、服药。这次老钱的造影结果很好,支架内未见狭窄,但出人意料的是——前降支的肌桥不见了。老钱这次高高兴兴地出院了,但却给医生留下了一个谜题。
故事到此就告一段了,您知道老钱的肌桥怎么忽隐忽现呢?这个奇怪的肌桥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1.心肌桥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在心外膜走行过程中,可能会进入心肌内若干长度及深度,以前降支中段多见。覆盖冠状动脉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被心肌桥覆盖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这一概念由Geiringer在1951年于尸检报告中提及, Portmann和Iwing于1960年在冠脉造影中证实。冠脉造影中,心肌桥表现为 “挤奶效应”,而在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但部分患者表现出心绞痛症状。如存在症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等。对于常规于心肌桥内植入支架,学界是不支持的。但对于浅表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内及近段冠脉严重狭窄,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可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谨慎植入支架。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桥方式主要有两种:心肌桥松解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心肌桥忽隐忽现的原因
您可能不相信,结合本例病例,引起“挤奶效应”的造影表现并不是因为心肌桥。术中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比较常见,如多种原因(手术时间长、疼痛、情绪紧张、入量不足等)导致的迷走反射、慢血流或无复流,多表现为血压、心率同步下降,此时经过补液、升压并尽快保证冠脉TIMI血流3级,通常血压、心率会很快恢复。但如果出现血压低、心率快,意味着可能出现血容量明显下降,本例中造影时未见冠脉穿孔及心包填塞,就需要排除其他器官
经过反复对照,本例患者没有心肌桥或心肌桥不明显,术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此时心脏舒张期缩短,冠脉供血减少,与此同时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冠脉局部出现类似心肌桥的表现。
综上,在冠脉介入治疗中我们一定要谨小慎微,不仅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更要增加经验尽早识别潜在的风险。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