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新发现!“SGLT2i+二甲双胍”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

2023-11-01 17:47:25来源:医脉通阅读:35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学术期刊的一项研究显示:“SGLT2i+二甲双胍”用药2年以上,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患者中,DR的全球患病率为22.27%。2020年,DR成年患者人数估计为1.03亿,到204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1.605亿。

 

既往研究发现,非胰岛素类抗高血糖药物对于DR往往具有适度有益或中性作用。考虑到还没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s)相关的大规模人群研究报告,来自我国台湾的科研人员进行了本项研究,旨在评估SGLT2is作为二甲双胍附加治疗时对T2D患者DR风险的影响。


1698832265292974.png

 

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我国台湾地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T2DM的3432911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了接受SGLT2i治疗T2DM患者与未接受SGLT2i治疗患者DR发生率的差异。

 

➤纳入标准:(1)年龄在40岁或以上;(2)在2016年之前至少连续90天接受二甲双胍治疗。

➤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40岁或性别、年龄信息缺失;(2)根据任何与DR相关的手术编码或ICD-9-CM和ICD-10-CM编码(主要结果部分)的记录,有DR的病史;(3)使用SGLT2抑制剂不足90天;(4)在研究期间使用胰岛素;(5)随访期少于1年。

➤DR进展的结果定义为以下任一情况:(1)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黄斑光凝治疗、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切除术或光凝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在研究期间的病历中添加以下任一ICD-9-CM和ICD-10-CM编码: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研究还考虑了可能影响DR发展的潜在混杂因素。

➤研究将接受SGLT2i治疗超过90天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则选取同期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但未接受SGLT2i治疗的患者。研究期间允许使用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或DPP4抑制剂。


共有819名(0.96%)接受SGLT2is附加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DR进展,发病率为4.19/1000人年。与非SGLT2is队列相比,总体“SGLT2is+二甲双胍”组患者DR风险显著降低11%(aHR 0.89,P=0.0233)。累积发病率的Kaplan–Meier曲线显示,SGLT2is队列中DR进展的累积发病率显著降低。


二甲双胍+SGLT2is使用超过2年,DR风险显著降低59%(aHR 0.41,95%Cl 0.35–0.48;P<0.001)。


1698832311808310.png

图1 SGLT2is和非SGLT2is队列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累积发病率

 

临床启示

 

本项研究具有以下几个临床意义:

 

首先,研究表明在T2DM患者中,SGLT2is作为二甲双胍的辅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DR进展风险。这一发现强调了SGLT2is在管理T2DM患者的DR方面的潜在益处。

 

其次,研究表明,SGLT2is治疗的持续时间与DR进展的风险有关。接受SGLT2is治疗超过2年的患者,与治疗时间较短的患者相比,DR进展的风险较低。这表明,长期使用SGLT2is可能对DR具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

 

第三,研究确定了与DR进展风险增加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较高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性指数(DCSI)评分和使用磺脲类药物。这些发现强调了在评估T2DM患者DR进展风险时考虑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最后,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SGLT2is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显著降低DR进展的风险。这表明,SGLT2is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可能在管理T2DM患者的DR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总体而言,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SGLT2is在降低T2DM患者DR进展风险方面的潜在益处做出了贡献,并为临床实践中管理这一人群的DR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参考资料:Li JX, Hung YT, Bair H, Hsu SB, Hsu CY, Lin CJ.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 add-on therapy for metformin delays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gression in diabetes patient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Sci Rep. 2023 Oct 10,13(1): 17049.DOI: 10.1038/s41598-023-43893-2, PMID:37816862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