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5:17:13来源:“淋听与愈见”会议 医脉通编辑阅读:16次
领潮而动,共谋发展。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淋听与愈见”会议已于2023年10月25日19:40在线上圆满召开。本场会议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凯阳教授担任主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颖教授、MD安德森癌症中心Swaminathan P.lyer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于滕滕教授担任讲者,携手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顾伟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梁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马洁娴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易树华教授结合真实世界实践探讨林普利塞在不同亚型淋巴瘤中的应用前景,共谱淋巴瘤发展的新篇章。医脉通现将会议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开宗明义——主持致辞
会议伊始,张会来教授、丁凯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本期淋听与愈见会议邀请到多位中外大咖,期待通过大家对淋巴瘤真实世界病例的详细分析和学术研讨,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主持致辞
锐意创新——林普利塞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林颖教授系统分享了林普利塞临床研究数据及专家学者应用经验。《林普利塞治疗淋巴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林普利塞,以使更多淋巴瘤患者获益。作为全新一代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在复发难治滤泡性淋巴瘤(F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B细胞淋巴瘤中表现出广泛抗肿瘤活性,且在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相关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疗效,为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安全性方面,林普利塞对PI3Kδ选择性高,有效减少了因抑制α或γ亚基导致的高血糖、高血压及贫血等不良反应;同时,通过个体化预防、药物剂量调整和及时对症处理,有助于对感染、间质性肺病、腹泻/结肠炎等不良事件进行良好管理。
林颖教授作报告
他山之石,聚光前行——国外林普利塞应用病例讨论
Swaminathan P.lyer教授分享了一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的诊治经过。该患者一线接受传统BV-CHP(维布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治疗,4个周期后达完全缓解(CR),6个周期后发生疾病进展(PD);二线接受林普利塞(80mg qd)单药治疗,2个周期后查PET-CT示高摄取病灶明显减少,继续接受2个周期治疗,后行减低剂量的林普利塞(40mg qd)治疗,5个周期后实现深度缓解,目前计划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waminathan P.lyer教授分享病例
梁洋教授
PI3K抑制剂在复发难治淋巴瘤中有显著疗效,其在一线治疗中是否有应用潜力?
Swaminathan P.lyer教授
目前在美国已有研究正在探索林普利塞前线应用的可行性,并寻找其较为合适的一线用药剂量。我所在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相关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林普利塞在淋巴瘤尤其是PTCL的前线治疗中,疗效和耐受性良好,较标准化疗有明显优势,但具体研究数据尚待公布。
俞文娟教授
①该患者为何在确诊后两个月才开始一线治疗?②林普利塞单药疗效显著,但缓解持续时间可能较为有限,后续是否有巩固/维持计划?
Swaminathan P.lyer教授
①该患者系转诊至我院,正在使用激素药物,皮疹症状有所好转,计划在4周后观察影像学情况再行治疗;此外,该患者初始诊断不够明确,后续结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活检等检查后得以确诊。②第一代PI3K抑制剂建议用药剂量较低,但仍有较高毒性风险,新一代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腹泻/结肠炎发生率有所降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对于AITL,一般建议可持续治疗6-12个月;患者获得CR后是否需行移植巩固以及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选择仍值得进一步讨论,对于年轻且化疗敏感的患者通常选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于该患者更建议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
马洁娴教授
我中心的临床实践表明,在PTCL中,林普利塞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疗效显著,有助于实现对疾病的稳定控制,但尚缺少大型随机对照/回顾性研究。
张会来教授
我中心对于一线诱导获得CR的年轻患者,更建议ASCT巩固,而在复发难治患者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有更高价值,您如何看待?
Swaminathan P.lyer教授
过去限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的两大主要挑战为较高的死亡率和供体不足,随着临床试验数据的不断丰富和供体数量的逐渐增加,未来患者有望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当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需考虑患者意愿,行多方决策。
中外专家参与讨论
他山之石,聚光前行——国内病例讨论
于滕滕教授分享了双表观调控方案治疗AITL的相关探索。PTCL尤其是AITL携带TET2、RHOA、IDH2等大量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突变,双表观调控药物治疗在滤泡辅助T细胞表型的AITL中可能有明显优势。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显示,阿扎胞苷联合西达本胺治疗新诊断AITL患者可获得较高的CR率,且序贯ASCT巩固后可维持CR状态。基于该方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设计了一项II期研究以评估阿扎胞苷联合西达本胺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于教授还分享了一例新诊断AITL患者的治疗经过,该患者在接受4个周期阿扎胞苷联合西达本胺治疗后疗效评估达CR,Deauville 2-3分,后续计划进行ASCT。
于滕滕教授作报告
Swaminathan P.lyer教授
中国西达本胺应用经验丰富,未来可开展相关合作,但在新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毒性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对于AITL的治疗,未来可尝试更多新药联合方案,以使患者达到并长期维持CR。
顾伟英教授
真实世界中林普利塞感染发生情况如何?
于滕滕教授
在我中心的临床实践中,林普利塞单药应用感染发生率较低;目前我中心也有老年B细胞淋巴瘤患者使用林普利塞联合新型CD20单抗/来那度胺治疗,尚无严重肺部感染发生,但CD20单抗本身也可能引起间质性肺病,两者联合应用时需进一步观察。
梁洋教授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移植在PTCL治疗中地位如何?
于滕滕教授
移植的选择更注重危险度分层和对患者本病的考量。对于年轻高危患者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老年低中危患者更建议新药联合治疗,并早期序贯ASCT,以加深缓解、减少复发。
易树华教授
对于AITL,我中心较为重视ASCT的前线应用,但整体疗效尚不理想,因此新药组合方案的探索仍具有重要价值。
张会来教授
临床中有部分AITL患者呈惰性病程,不建议行积极干预,因其体内存在一定免疫平衡,并不适合强化治疗。
马洁娴教授
AITL具有一定异质性,部分患者对常规化疗敏感,无需使用双表观调控方案,选择CHOP方案序贯ASCT可能获益更多,而对于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探索双表观调控方案可能有一定价值。请问您中心这项研究的入组情况和患者缓解情况如何?
易树华教授/于滕滕教授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是重要评估指标,我们会早期筛选出双表观调控方案治疗无效的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张会来教授
双表观调控方案有明显疗效,但存在缓解持续时间有限和对强侵袭性患者疗效不佳的问题,因此未来仍需探索其与化疗的联合方案,并借助新技术寻找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势获益人群。
丁凯阳教授
在西达本胺、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等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患者即使在低剂量用药下也难以耐受血液学毒性,后续根据二代测序等检查结果,精准筛选适合双表观调控方案的患者以实施精准治疗仍有必要。
多位专家参与讨论
总结
会议尾声,张会来教授、丁凯阳教授总结到,PTCL也需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以提高患者整体生存,林普利塞作为我国首个原研获批上市的PI3Kδ抑制剂,疗效和安全性可圈可点,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医生对林普利塞的应用也将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