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15:18:51来源: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阅读:126次
小儿学组工作总结及计划
小儿学组
倪鑫
回顾过去一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小儿学组同心聚力,破浪前行,推动了小儿耳鼻喉头颈外科专业的蓬勃发展,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工作总结
1. 规范、创新,助力学科发展
学组主导与制定更新诊疗方案,改善规范临床诊治,显著提升学科声誉。在中华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小儿学组牵头、组织专家起草,并经多次的整合、讨论、修改,最终完成并发布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该指南制定推动了儿童重点疾病的规范诊治,实现同质化医疗,为健康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此届内,2020年和2021年均有指南、共识、技术规范推出,极大地助力了学科发展。
2. 交流、合作,提升临床和基础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6月8-10日在昆明隆重召开。全国各地的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领域的专家、精英欢聚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昆明,共商学科前沿问题,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此次本次大会不仅体现了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更看到了儿童耳鼻喉工作者对学术研究、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敬业与热忱。
3. 携手基层,规范同行,科普家长
基层医疗和家庭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一环。《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发布后,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联合主办了3期“变应性鼻炎(AR)诊断和治疗指南巡讲暨专家论坛”,邀请了活跃在该领域的青年医生,就儿童AR的诊断、预防、治疗用药、居家管理等问题进行生动的科普视频展示,并请资深专家对视频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深度点评,旨在让更多基层临床医师及患儿家长深入理解儿童AR的科普宣教及健康管理理念。同步化的网络直播共吸引了近万人线上观看,大大推动了指南的社会影响力,帮助提高了家长对儿童AR和全身过敏性疾病的重视与了解,更好地进行家庭管理。
明年工作计划
1. 深化规范临床技术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挥区域性专科联盟的领引和辐射作用,在全国范围或联盟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适宜医疗技术下沉等,并通过充分讨论和数据支撑,建立儿童耳鼻喉疾病的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以及国内外标准与指南,在全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从而提高学科的整体诊疗水平。除儿童耳鼻喉重点疾病的规范诊治,还围绕疑难重症疾病、罕见病开展进行一系列的学术交流讨论,提升疑难重症疾病、罕见病救治能力,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共同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2. 立足学术,稳扎稳打,扩大学术影响力
小儿学组成员团结互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其他专业,其他学组外单位的协作、互相联动,吸纳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到到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建设中来。
加强多学科协作,开展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学科交叉与融合是医学创新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爱耳日、爱鼻日、嗓音日等科普宣传日,将优质诊疗技术下沉,对接基层,以多形式方式扩大学术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28日在第七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对妇女儿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妇女儿童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是未来生力军,作为儿童工作者,更要坚守初心使命,弘扬奋斗精神,带着真心真情,付出更大努力,保障儿童健康。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小儿学组的各位同道在接下来的一年将以行践言,携手护佑儿童健康成长。
耳科及侧颅底外科学组工作总结及计划
耳科及侧颅底外科学组
龚树生
2022年11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吴皓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的专家组,为耳科及侧颅底外科学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严格围绕着这些工作指南积极工作。
工作总结
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学组围绕人民罹患的耳神经-侧颅底外科相关的疾病,发动成员单位,依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研究,不断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对疾病内在规律的认识,增强对抗疾病的能力,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减轻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切切实实为解决人民的健康问题而努力。
2. 搭建学术平台,深入探索疾病本质
学组在2023-2024年度举行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学术研讨会议,这些学术会议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升了全国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学术水平,促进了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医疗机构临床水平。
3. 打破专科藩篱,推进综合治疗理念落地生根
学组进一步推进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发展,提高MDT在耳神经-侧颅底复杂疾病中的积极作用,落实MDT策略对整个医疗过程全程指导,并延伸至诊疗设计和实施,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等内容。
4. 科学普及和健康扶贫
学组依托多学科专家技术优势,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服务下基层活动,进行科学普及和健康扶贫。近年来,相继组织了赴陕西省延安市、江西省井冈山市等多个革命老区开展健康扶贫专项活动,得到了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医疗同行和当地百姓的大力称赞和拥护。
5. 人才培养
学组一直以来注重青年医生的培养,依托各大成员单位,积极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耳神经-侧颅底专科培训,涵盖了解剖、诊疗、手术、基础科研等各方面,对临床思维的培养、手术技能的提升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工作计划
1. 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当前开展的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数量仍较少,对国际指南的制定影响仍较小。学组将搭建临床研究合作平台,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各成员单位进行多中心合作,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将我国巨大的病例资源优势转化为临床研究成果。
2. 稳步加强国际交流,推进国际合作
鼓励、引导成员积极参与到国际学术交流中去,展现我国的原创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到国际学术组织的事务中去,发出中国声音。此外,学组还将为成员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与国外先进学术机构、组织的研究合作,参与到国际多中心的研究中去。
3. 推动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临床诊疗规范化进程
学组考虑建立全国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临床诊疗质量提升计划,通过制定相关手术操作规范,明确手术指征、流程,并积极向全国医疗机构进行宣讲和培训,对成员单位进行医疗质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4. 制定高质量循证指南,规范疾病诊治
临床指南是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耳神经-侧颅底疾病的诊治在相当大程度上依靠国外各种工作指南,而缺乏我国自身的高质量、适合本国患者疾病特点和国情的临床指南,未来,学组在提高指南数量的同时,将更注重提升指南的质量,对指南制定的过程进一步规范,使其符合循证医学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英文版本,在规范疾病诊治的同时扩大学组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