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4 16:25:58来源: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阅读:238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时间:2023/11/02~11/05 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进入会议
侧颅底副神经节瘤诊治及围手术期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高志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高志强
侧颅底副神经节瘤多来源于沿颈部和颅底分布的舌咽、迷走神经的副神经节瘤,大多数起源于肾上腺外的副交感神经节,通常不分泌儿茶酚胺,好发于颈静脉球、迷走神经、中耳鼓室等部位。发病率约为0.1/10万,女性较男性多见,单侧多见,双侧发病占1%~2%,多数为散发。症状与肿瘤位置、大小及累及范围相关,常见听力下降;搏动性耳鸣;面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耳痛及耳溢液;眩晕、咳嗽性晕厥等临床症状。查体典型表现为鼓室内可见樱桃红色搏动性肿物,同时存在颅神经麻痹相关体征。
侧颅底副神经节瘤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围手术期管理需多学科诊疗团队协作以明确肿瘤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降低手术风险。术前评估包括定性检查、定位检查,及血管造影、球囊闭塞试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试验、听力及面神经评估、后组颅神经功能评估等。
侧颅底副神经节瘤手术原则为彻底清理病变+保留与重建功能,切除病变优于功能保留,缜密的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设计,做好取舍及重建预案。此外,手术治疗应将后续治疗纳入考量。依据病变范围,联合应用手术入路,如Type A+B、Type A+C,或者多学科合作进行手术。术中注意监测脑氧、脑灌注、动脉、中心静脉,并预防血栓、压疮等。
术后合理管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进行气道保护可预防术后血栓、误吸、感染。此外,还要注意补充营养、电解质,监测生命体征等。侧颅底副神经节瘤全切除或放疗后局部复发风险<10%,无术后放疗的情况下肿瘤继续生长风险较高。复查影像推荐MRI,其次为CT。多发性、转移性、致病基因突变的患者应终身随访。
侧颅底常见病变的手术治疗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华清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华清泉
颅底外科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至20世纪80年代普及以来,主要目标是彻底切除病变,将疾病复发率和病死率降至最低。侧颅底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占65%~75%,主要包括多型性腺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良性肿瘤常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包裹或侵蚀周围组织,严重可影响颅神经功能、压迫脑干、导致死亡。手术彻底切除良性肿瘤可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侧颅底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腺样囊性癌、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等,肿瘤易侵袭周围组织,转移至颈部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如肺、骨组织),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是目前侧颅底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无论良性或恶性侧颅底肿瘤,彻底切除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也是侧颅底外科最根本的目标。
侧颅底区域结构极为复杂,由多块不规则颅骨构成,附着有肌肉、韧带,是重要神经、血管与颅内沟通的通道所在。由于侧颅底手术难度大,对手术设备和器械的精密度要求高,对于刚开展或准备开展侧颅底手术的外科医生而言,细节做到位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与疗效。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术野清晰是外科医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侧颅底区域是重要神经、血管之所在,必须合理使用双极电凝和电钻。同时,为了充分暴露病变,还需要掌握各种手术入路和操作技巧,以便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病变进行切除。在切除病变的过程中,保护和重建重要血管、神经也是重要环节。这需要外科医生具备精准的操作技巧和对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
如何做好临床研究设计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时海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时海波
临床研究是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研究工作,以解决临床实践中认识或应用上的问题。临床研究常见的设计类型有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
1.横断面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即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特定人群中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调查,描述这一时间内的疾病分布以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具有省时、省成本的优势。但是,横断面研究判断因果关系的证据等级不高。
2.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指研究开始时选择一组发生结局的样本人群(病例)和另一组尚未发生结局的样本人群(对照),比较两组的暴露因素水平,以探索哪些暴露因素与结局存在联系,在临床上常用于影响疾病发病和预后因素的分析预测。病例对照研究省时、省成本,适合研究罕见病及多种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联。
3.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的不同,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同时随访观察其各自的结局(发病率或疾病自然史),以便发现不同结局的暴露因素。
4.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从目标人群中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随访一段时间,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局,以比较干预效果的不同。随机对照试验是确证性研究,循证医学证据等级高,混杂因素控制较好,具有较好的内部有效性。不过,随机对照试验也存在缺点,如样本量较小,外推性较差。
语前聋患儿干预后的评估方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赵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赵宇
语前聋患儿无论采用什么干预手段如人工耳蜗、助听器,都需要回答干预后的效果如何。因此,干预后的评估是语前聋患儿康复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估的内容应包括所有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如听觉、语言、智力、认知、其他神经系统等。每一个因素可以从2个维度评估。第一,通过纵向比较,即自身比较,评估干预后语言是否有进步。第二,横向比较,和同龄人比较。
听觉阈值的评估通过小儿测听获得。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了解语前听觉功能,适用于0~3岁患儿。
言语能力的评估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理解。干预后早期可以进行言语察觉阈、言语接受阈测试。2岁可以进行言语分辨和识别能力的测试,如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儿童言语理解力测试。
语言能力的评估包括理解与表达。可以通过询问熟悉孩子情况的家长填写量表评估语言,如简易版汉语沟通发展量表短表。也可以直接测试患儿,如适合3~6岁学前儿童的汉语评测。语言除了口语,还包括读写。对于干预后的学龄期儿童,在掌握一定阅读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中文读写障碍评估。
智力评估也是评估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排除听力障碍对智力评估结果的影响,通常采用非言语智力评估,适用于3~9岁患儿,评估患儿的逻辑分析能力。
语言和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发育滞后会导致认知功能落后,认知功能落后同样会导致语言发育滞后。认知功能包括多个方面,心智是认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通过评估患儿心智中的初级错误信念了解患儿的心智能力。
语前聋患儿干预后的评估不是静止的,是随着患儿年龄、语言、认知的变化不断改变的一个动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