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大会报告(一)|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2023-11-05 20:31:49来源: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阅读:49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时间:2023/11/02~11/05 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进入会议

 

吞咽障碍:咽喉学科应该关注的一个领域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李进让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李进让

吞咽障碍根据病因可分为神经源性、结构性、功能性、精神性吞咽障碍;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对于咽喉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咽期的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的早期筛查十分重要,筛查和评估方法有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量表,吞钡造影检查、纤维或电子内镜吞咽功能检查、咽部测压检查、超声波检查、表面肌电图检查等方法。其中,吞咽造影检查和喉镜吞咽功能评估是确诊吞咽障碍的两个金标准,两者针对吞咽功能评估各有特点,相辅相成,建议评估过程中两项检查都进行,使得评估更全面。

吞咽障碍的治疗包括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电刺激治疗,环咽肌肉毒素治疗,食管入口球囊扩张术,内镜下CO2激光辅助环咽肌切断术,以及针对严重误吸的手术。对于吞咽障碍,特别是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首先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电刺激地治疗,一般吞咽功能能够明显改善,恢复经口进食。对于经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继发性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可进行外科干预。临床上环咽肌肉毒素A注射治疗的方法有环状软骨外侧注射法、B超引导下颈外入路注射法、肌电图引导下经环甲膜注射法或经口内镜下注射法将肉毒素注射到环咽肌,注射剂量一般50~100单位。食管入口球囊扩张术可采用带气囊的导尿管进行,简单、经济。扩张食管入口,可降低食管入口的静息压力,降低吞咽时咽部肌肉的收缩强度,利于食团通过,适合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的咽部肌肉收缩功能减退的患者以及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患者,一般需要反复扩张治疗。食管入口球囊扩张也可作为预测环咽肌切断术效果的一种方法。内镜下CO2激光辅助的环咽肌切断术因为其微创,术后进食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颈部无疤痕,是目前的主要外科手段。对于声门上型喉癌外科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术后出现不能克服的误吸,必要时采用声门闭合术或全喉切除术,而下咽癌在保留喉功能的术式中要特别注意防治术后食管入口狭窄,影响吞咽。

吞咽障碍患者群体庞大,国内对其关注不够,咽喉科专家从解剖、生理等角度都应该承担起吞咽障碍的诊疗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吞咽障碍的诊疗将成为咽喉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嗓音疾病评估与诊断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徐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徐文

嗓音医学在嗓音与言语障碍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疾病综合评估、外科手术改进、吞咽障碍诊断治疗和言语病理康复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大幅进步。我国嗓音医学事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不断壮大、业务水平以及研究成果的刊出水准等也有了显著地提高,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其范围深度也不断有了新的拓展。

目前进一步标准化嗓音功能的主客观评估,如何应用AI及机器学习等手段提高内镜图像诊断的准确性与一致性,也是目前国内外探索的焦点。声带振动是嗓音产生的基础,在评价声带振动的功能状态中,频闪喉镜检查在嗓音疾病评估中的价值已得到了充分地认可。近年来,又相继出现一些具有特殊光学处理功能的内镜,例如窄带成像内镜、荧光染色技术、血管增强技术、智能分光比色内镜和I‑Scan内镜等。这些内镜的出现能提高对微小和浅表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能力,并有助于病变范围的判断与治疗,利于嗓音功能的最大程度保全。

近年来,伴随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对嗓音功能认知的提高及评估、治疗手段的改进,嗓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提升,对于预防及治疗声带瘢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不断深入。声带运动不良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耳鼻咽喉科医师关注的热点,喉肌电图检查可以提高诊断声带麻痹的准确性,指导建立治疗方案。各类喉成形及注射填充手术的应用也大幅度改善及恢复声带运动患者的发音及吞咽障碍,手术长期疗效稳定。声带白斑的病因复杂,临床特征及病变形态各异,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涵了从良性到恶性的一系列异质性改变。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命名、组织学分类、治疗策略、预后等至今仍有诸多异议。

嗓音老龄化及其应对的诊疗策略日趋为嗓音医学领域同道们所关注,需要了解老年嗓音疾病患者的特殊性,应用专业的治疗手段。儿童嗓音变化、发育过程的心理精神因素也会影响嗓音疾病的诊断,儿童嗓音疾病的诊治应结合儿童的成长和变化历程,根据患儿的年龄、病因、症状及病程变化进行决策,避免影响儿童喉部发育。全身相关特殊嗓音疾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水平也随着多学科相互合作的深入逐步提高。

同时,对于与嗓音疾病治疗与康复息息相关的言语(嗓音)康复治疗及相应的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职业化也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儿童头颈部肿瘤诊治策略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倪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倪鑫

儿童恶性肿瘤是儿童第二大死因,就恶性肿瘤而言,儿童并不是“小大人”,其肿瘤特征并非成人的缩小版。儿童头颈肿瘤疾病谱与成人不同,需要外科深度参与诊治的病种包括甲状腺肿瘤、横纹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病)、神经母细胞瘤等。

1. 探索中前进,多学科融合。过去10年,我国儿童头颈肿瘤事业从不同专业“各自为政”,到多学科综合治疗,再到个体化精准诊疗,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目前,我国儿童头颈肿瘤诊治效果及科研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领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2022年9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团队在The Lancet发表首个针对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和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现状研究。同年,“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这是儿童肿瘤领域首个国自然重大项目。这些工作,无疑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儿童头颈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 建立规范,提升诊疗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儿童头颈肿瘤诊疗规范性和均质化依旧严重不足,所积累的临床数据仍然有限。未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进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工作,持续获取儿童肿瘤发病及诊疗数据,为国家儿童肿瘤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儿童头颈肿瘤诊治规范化体系建立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疾病指南、规范及共识的制定及推广是推动诊疗规范化的基石;多学科联合诊疗是大势所趋,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是科学发展、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与强劲动力;顺应头颈肿瘤领域精细化与微创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儿童头颈外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组织修复等学科的进一步融合,并综合组织工程、手术机器人、药学等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切实改善头颈肿瘤患儿的预后。

3. 实践创新,展望未来。过去10年,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同行的努力,我国儿童头颈肿瘤诊疗事业发展由弱到强。未来10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医学等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最新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儿童头颈肿瘤诊治的实践中去,大幅度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全国同道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命题。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