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专题报告(四)|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2023-11-05 20:43:45来源: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阅读:292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时间:2023/11/02~11/05 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 进入会议

 

耳内镜下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处理策略与疗效分析

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汪照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汪照炎

儿童先天性中耳胆脂瘤(PCMEC)是儿童耳鼻咽喉的常见病,侵袭性较强,多破坏听小骨。根据病变的侵犯范围,临床上PCMEC可以分为Potsic4期,Ⅰ期为病变局限鼓膜单一象限;Ⅱ期为病变累计鼓膜多个象限,Ⅰ~Ⅱ期听骨链无累及,乳突无病变;Ⅲ期为累及听骨链,乳突无病变;Ⅳ期为病变扩展至乳突。

PCMEC既往多采用显微镜下完壁式或开放式手术,手术创伤性大,而且手术残留复发率高,多在20%以上。随着耳内镜技术的发展,耳内镜下中耳手术更加微创,病变及听骨链显露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的切除及听骨链重建具有较好的优势。探讨PCMEC在耳内镜下手术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对达到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经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的29例PCMEC临床资料(男性16例,女13例,3~14岁,平均年龄为7.3岁±5.0月),并进行了至少一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术前经影像评估病变范围,均在中耳范围内,为未侵入乳突的Postic分期Ⅰ~Ⅲ患者,其中Ⅰ~Ⅱ期患者6例,Ⅲ期患者23例。术后未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面瘫、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 d内出院。平均随访43±6.0月(12~72月)。6例Ⅰ~Ⅱ期随访期间无复发。23例Ⅲ期患者中,1例(4.3%)患者在术后2年时发现复发,再次行耳内镜经耳道径路手术,随访34月未见复发。29例患者术前平均气导听阈37.3±9.3 dB, 术后平均气导听阈29.8±6.3 dB,听力提高明显(P﹤0.05)。

PCMEC与随访时间相类似的既往显微镜手术相比,前者病变残余复发率相当高,多在40%左右,而对评估为Postic分期Ⅰ~Ⅲ期的病变,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的病变残余复发率要低的多,多在10%左右。另外,我们通过测量不同年龄正常外耳道的形态发现,2岁以上儿童外耳道形态虽然差异较大,但最窄径基本都在3.2 mm以上,亦能满足耳内镜手术的需求,故儿童耳道相对狭小并不是该径路的手术禁忌证。

对于PosticⅠ~Ⅲ期的PCMEC病变,耳内镜下经耳道径路手术具有非常良好的适应证,其可提供清晰广角视野,在少量骨质切除的情况下,能更加微创的处理胆脂瘤并进行听骨链重建,病变残留复发率少,手术效果佳,是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案。

 

耳鼻喉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管理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席淑新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席淑新

本次讲题的内容围绕耳鼻喉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展开介绍,涵盖防治背景、组织架构、管理制度、预案与流程、护理管理、患者宣教、培训与考核、信息化建设、管理成效等方面的内容。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是导致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对于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头颈肿瘤患者VTE发生率可达近2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院内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但VTE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积极有效的预防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规范诊断和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而我国目前预防情况不佳,外科患者的预防率仅为11.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在此背景下,国家从2008年首次发文,2010年纳入国家单病种管理,2011年纳入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控目标,2018年建立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从2021年起连续3年纳入国家医疗质量安全十大改进目标。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VTE规范预防,强化质控、提高VTE规范预防率,实现VTE早期预防,降低VTE发生率及致死率。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从2019年开始开展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工作,随后由医务部牵头组织开展全院VTE防治管理工作。成立医院VTE防治管理委员会、VTE防治管理办公室及工作小组、VTE高风险科室防治管理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并修订VTE防治管理制度、制定住院患者VTE风险评估规范、制定VTE防治预防策略及措施,梳理DVT、PE诊断流程,建立适宜于医院的应急预案及流程。根据VTE风险评估分层结果、预防措施医嘱实施相应的VTE护理管理,开展多种形式VTE患者宣教。强化对全院临床医师、护士的VTE防治管理培训,以院周会、科主任例会等形式,对院级管理者进行VTE防治培训,以组织集中培训、月度培训、新员工入职等培训方式,对高风险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结合信息化技术,将各类评估量表电子化、对各类VTE风险进行标识与提醒,并建立耳鼻喉科临床医生VTE智能临床辅助系统,结合院内制度与实际,设置关键环节提醒与临床决策提示,强化质控。逐步形成耳鼻喉科“医疗、护理、医技、信息、管理”多部门协作的防治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基础预防率达100%,中高危患者药物和机械预防措施率达34.57%,累计DVT检出例数116例,无VTE患者死亡发生,有效保障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生命安全。

侧颅底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蔡永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蔡永华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液发生凝固,形成血栓,引起相应血管血液回流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目前国内医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根源之一,有效地预防VTE尤为重要。头颈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七,受心理、社会、生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头颈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侧颅底外科新技术及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侧颅底手术逐渐发展起来。侧颅底手术由于解剖复杂、位置深在、涉及重要血管神经、手术时间长,术后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且术后血栓的致死和致残率较高,因此预防侧颅底术后血栓至关重要。

《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提到预防过程中要加强DVT的早期识别,关注DVT的相关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的结果。2012年发表的ACCP9指南推荐的Caprini模型,为患者做好术前VTE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发病风险分级,实施不同的预防措施。对低危、中危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高危、极高危患者以及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需要行彩超检查,监测凝血功能,术前服用抗凝药物者停止用药。术中预防侧重于保暖、穿刺部位选择、体位、血容量管理及机械预防。术中注意保暖尤其下肢,低体温更容易导致血液凝固;根据手术需要,合理摆放体位,骨凸处和受压处均使用体垫保护,并定期观察下肢皮肤情况;术中避免下肢静脉穿刺;术中及时补充血容量,若出血过多及时输血,护理人员考虑为患者下肢佩戴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术后建议患者运动,及早下床,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避免久卧。建议患者穿戴膝下型梯度弹力袜,抬高下肢,每天测量下肢腿围,并在术后第2天酌情使用低分子肝素。术后遵医嘱根据患者全身循环血容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补液,同时在补液过程中加强保暖等,并针对侧颅底患者的特殊性加强功能恢复和锻炼,严格预防感染等。围术期的血栓预防更需要医护协作来保障完成,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

突破口颈内镜外科发展瓶颈: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陈晓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陈晓红

过去30余年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快速发展与内镜外科的发展紧密相连。从鼻内镜的应用到鼻颅底外科的快速发展,咽喉内镜手术的发展及耳内镜的发展等,推动着学科的不断进步。近10余年来,内镜技术在头颈肿瘤外科的发展中的应用,也逐步加强。如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及颅底恶性肿瘤的切除,经口内镜侧颅底肿瘤的切除,经口内镜甲状腺肿瘤及甲舌囊肿的切除,经颈(腋)内镜甲状腺及颈部肿物切除等,在各个学科及各级单位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1. 中国学者不断推动头颈肿瘤功能微创向纵深发展。开展内镜下头颈部肿瘤切除手术,早期在国内医院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开展。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过10余年的积累,技术不断成熟,于2020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口颈内镜学习班,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学员,对来访学员进行理论、解剖及手术演示等全方位的培训,不断推广。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已成功举办4届口颈内镜学习班。内容涉及众多方面,如经口内镜下咽旁间隙、颈静脉孔区、岩尖及岩枕区、咽鼓管切除,经口颞下窝入路,经口甲舌囊肿切除,经口、经颈侧及经腋甲状腺入路,经耳后小切口腮腺入路,经耳后颌下腺入路等。经过4年多的全国范围内技术推广应用,经口及经颈内镜相关手术在多家单位已陆续开展,并逐渐成熟。

2. 手术进路优化创新和医疗设备改进发明是功能优化的重要保障。采用内镜的方式处理头颈部肿瘤,是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经过多年的应用及磨合,经口及经颈内镜入路既能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同时还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患者的美容需求。不同于经鼻内镜鼻窦及颅底手术,经口及经颈内镜没有自然的腔隙可利用,需要在咽侧颅底、口腔或颈部建立新的通道,以到达手术部位及切除肿瘤。该过程需要借助CO2注气或特殊的牵拉设备,如自制经口拉钩、悬吊拉钩、腔镜器械或机器人等。由于是全新术式,没有现成的器械可用,需要利用之前的器械改装,或自行设计新的器械,来适应新手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口颈内镜外科的发展。因此,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应经口及经颈内镜的器械,如拉钩、常规操作器械、精细操作器械、角度器械、导航仪、能量器械等,服务于临床,根据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不断更新改进器械设备,才能真正突破口颈内镜发展瓶颈,推动口颈内镜外科健康发展。期待国际舞台不断有“中国好声音”!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