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6:44:48来源:医脉通阅读:57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靶向CD19 CAR-T细胞疗法改变了复发/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R/R B-NHL)的治疗格局。淋巴细胞清除(清淋)化疗方案是CAR-T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表明,在接受19-28z+CAR-T细胞治疗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中,较大剂量清淋化疗可提高总生存期(OS)。尽管既往研究表明高强度清淋化疗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最佳清淋方案的强度仍不确定。
目前,氟达拉滨+
研究方法
该回顾性、多中心研究使用了Cell Therapy Consortium(CTC)注册中心的数据。患者的纳入标准包括:确诊为R/R B-NHL,年龄≥18岁,清淋方案为Flu/Cy方案,接受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的CD19 CAR-T治疗。依据FDA药品说明书给予Flu/Cy方案:从第-5天起(axi-cel输注前5天),每天接受氟达拉滨30mg/m2和环磷酰胺500mg/m2,连续3天。评估的主要结果为无进展生存期(PFS)、OS、疾病复发/进展率、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
研究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
该研究共纳入了199例符合标准的R/R B-NHL患者。在所有患者(n=199)中,中位年龄为60(18-86)岁,149例(75%)为男性。131例(66%)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9例(20%)为发生转化的滤泡性淋巴瘤(FL),19例(9%)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10例(5%)为其他侵袭性B-NHL。126例(64%)为IV期,121例(61%)在axi-cel输注前接受过1-3线治疗,127例(64%)接受了桥接治疗。清淋化疗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中位值为252(115-4655)U/L;清淋化疗前,中位体重和肌酐水平分别为82(44-130)kg和0.9(0.3-1.9)mg/dL。在所有患者中,预估累积氟达拉滨AUC为16.5(9.3-23.3)mg×h/L(mgh/L)。依据P样条曲线的结果,研究者将患者分为:低AUC组(<18mgh/L)、最佳AUC组(18-20mgh/L)和高AUC组(>20mgh/L)。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
表1.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结果
在所有患者(n=199)中,6个月和1年累积复发/进展率分别为46%(置信区间[CI],39-53)和50%(CI,43-57)。低、最佳和高AUC组的1年PFS率分别为39%(CI,31-48)、66%(CI,52-84)和46%(CI,30-70),中位PFS分别为3.6个月(CI,2.8-7.5)、未达到(CI,12-未达到)和12个月(CI,6-未达到);1年OS率分别为58%(CI,50-67)、77%(CI,64-92)和66%(CI,50-87),中位OS分别为18个月(CI,12-未达到)、未达到(CI,16-未达到)和16个月(CI,13-未达到)。各组患者的生存结果见表2。
表2.各AUC组患者的PFS和OS等生存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最佳AUC与最低复发/进展风险、最佳PFS和最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AUC相比,最佳AUC与最低复发/进展风险相关,而较高的LDH水平和大肿块存在与较高的复发/进展风险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AUC相比,最佳氟达拉滨AUC与PFS改善相关,而较高的LDH水平和大肿块存在与PFS和OS较差相关。
不良事件结果
在所有患者(n=199)中,+30天各级别CRS和≥3级CRS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80%(CI,74-85)和8%(CI,4-12)。低、最佳和高AUC组的+30天各级别CR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9%(CI,71-85)、78%(CI,60-89)和85%(CI,63-95)。多因素分析表明,AUC与CRS风险增加无关。
在所有患者中,+30天各级别ICANS和≥3级ICANS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0%(CI,43-57)和32%(CI,26-39)。低、最佳和高AUC组的+30天各级别ICAN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4%(CI,36-53)、56%(CI,38-70)和70%(CI,49-84),≥3级ICAN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CI,22-38)、39%(CI,23-55)和37%(CI,19-5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低AUC相比,高AUC与各级别ICANS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结论
该回顾性研究表明,基于药代动力学指导的给药可以实现更个体化的氟达拉滨暴露,是一种新颖且易于调整的策略,可能改善患者接受CD19 CAR-T治疗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