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09:28:15来源:近视防控科学大会阅读:49次
会议官网2023近视防控科学大会 时间:2023/11/11~11/11 地点:温州空港万豪酒店一层滨海CD厅 进入会议
大会概况
专家云集,研讨最新研究成果;思维碰撞,共商近视防控大计。
2023年11月11日,近视防控科学大会暨2023博鳌近视论坛,作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重要分论坛,在中国眼谷隆重召开。会上,近视防控博鳌宣言4.0版正式向全社会重磅发布!
大会集锦
开幕式
开幕式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书记张建主持。
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金胜威作开幕致辞。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教授为大会致辞,总结了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实施五年以来的三大成就,提出“政策、药物、光学、行为、营养、环境”六大处方,为中国近视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脑库成立揭牌仪式
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揭牌仪式
全国眼科显微手术技能卓越教学联盟成立仪式
现场举行全国眼科显微手术技能卓越教学联盟 、温州医科大学脑库/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脑库、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谭蔚泓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温州医科大学金胜威副校长、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处长周翔天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薛向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心副主任胡亮教授一起为脑库成立揭牌,为更深层次地推进近视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胡亮教授现场发布了《近视防控博鳌宣言4.0版(中国眼谷发布)》,该宣言高度总结了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实施五年以来的工作成果,是对博鳌宣言3.0版的全新升级,经多位专家拟稿、收集意见、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并在本次会议上向全社会正式发布。胡亮教授详细介绍了宣言的科学依据,并对此次宣言从八方面进行了专业解读。
“
学科研究进展——院士论坛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谭蔚泓院士创新性提出了“核酸与分子水平”的近视研究方向。利用更接近应用场景的复杂体系进行核酸适体的筛选,核酸适体赋能高通量测序表征膜蛋白,并绘制细胞图谱。同时,核酸适体本身成药与核酸适体药物偶联物已进入稳健快速发展期,或许成为解决临床问题的一大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院士详细介绍了“近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新生儿遗传咨询、幼儿视力保健、学龄前视力筛查、学龄期近视防控、青少年近视防治、青年近视矫治、中年近视并发症防治与老年近视并发症慢病管理等八大方面。范院士强调实效性“转化”,深入研究发病机制,研究治疗新方法并创新治疗技术。
近视防控新思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从危险因素宏观分析、近视智能筛查、高度近视智能预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提出绿化对近视发生有保护作用。通过发散思维,科学分析,智能预测近视防控方向,助力高效精准防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姚晨教授从临床试验角度,强调临床试验设计应根据药物临床研发的不同阶段、研究目的、疾病特点、实施的可行性等综合考虑,详细介绍了受试者选择、样本量估算、 疗效评价、质控措施等。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深度分析了RPE参与近视发展机制。基于豚鼠建立稳定的近视防控动物模型,探究眼压变化对眼轴生长的影响,及上皮调节蛋白、表观因子等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详细介绍了巩膜交联术控制近视进展的机制研究。紫外光-核黄素巩膜交联术能明显改变近视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效增强巩膜力学,并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
大数据建设与交叉学科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张铭志教授详细阐释了“主动健康”的内涵,提出“近视防控,要让眼睛动起来”。通过数据平台管理下智能化调节灵敏度测定及调节功能,实现近视防控个性化管理。
山东省眼科医院高华教授分享了揉眼与圆锥角膜的联系。证据显示揉眼是圆锥角膜的重要危险因素,引起角膜生物力学改变和蛋白信号改变,加重圆锥角膜程度、加速复发、并导致急性圆锥角膜。高教授创新性提出微创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圆锥角膜提供新方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吴文灿教授以TON损伤微环境与视神经再生修复为支点,构建仿生态TON大动物模型,创建大动物视神经结构、功能定量检测平台,并开发视神经精准干预相关数字诊疗设备,打造视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的攻关型科研体系。
接触镜创新发展与眼健康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教授聚焦接触镜护理,提出降低接触镜对泪膜的影响,规范接触镜过程中的每一步及硬镜的深度清洁与全面护理等。并进一步展望接触镜护理的研发动向,引入仿生科技,向着更方便、更安全、更多功能性的方向发展。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介绍了渐进多焦点矫正老视,提出3区渐进设计目标;聚焦散光镜片太厚、眨眼后镜片转动两大痛点,提出“散光设计仿生自然眨眼动态”创新性发展方向;并对老视散光接触镜的设计与验配提出新要求。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英教授详细介绍了接触镜与干眼的联系,干眼是配戴接触镜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接触镜配戴者视力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泪膜异常、炎性反应、神经异常和瞬目异常等。
青岛眼科医院杜显丽教授介绍了近视防控的医疗干预手段,包括周边离焦及框架眼镜、低浓度阿托品、红光照射等。并进一步分析了低龄近视儿童配戴同心圆双焦点周边离焦软镜近视防控效果研究、周边离焦软镜联合阿托品的效果研究等。
三大专题会“睛”彩纷呈
现场举行“临床应用专家宣讲会暨眼健康共识专家宣讲团”成立仪式,学组组长吕帆教授、专家代表杨晓教授、合作单位杨旭东先生、导师团代表杨智宽教授致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毛欣杰教授从光学机制、有效性、适应症与禁忌症、验配流程、随访流程五个方面,对《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深度解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刘新婷教授着眼于脉络膜厚度变化,对其在小乐圆中的临床应用展开介绍。随后,张丰菊、倪海龙、李丽华、毛欣杰、何鲜桂、吕燕云教授共同开展《知行合一:从共识到实践》圆桌讨论,多角度探讨近视管理有效手段,力求更完善管控、更精准触达。
现场举行“近视防控专题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吕帆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王雁教授作大会主席致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建议采取个性化的近视管理策略,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快速进展危险因素儿童。魏教授深入介绍了0.01%阿托品滴眼液,它适用人群范围广泛,不受年龄与近视度数限制,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可以作为近视管理基础用药,其医学循证证据充足。同时,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离焦眼镜、OK镜可以进一步延缓眼轴增长。在此基础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详细介绍了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不良反应、适应症、禁忌症、全周期管理流程、应用前基线评估等,为低浓度阿托品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现场举行“新视纪 创未来”近视管理专题会,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晓教授作会议致辞及主持,呼吁更多同行加入精准防控的队伍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姜珺教授介绍了小光学区对增强近视防控的效果,5mm光学区设计相对6mm光学区能有效延缓近视进展,但也会影响部分视觉质量,需要根据个体需求进行选择。同时,镜片配适、瞳孔直径、角膜生物力学等都会影响CRT5.0的有效性。随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戈主任介绍了对比度理论,或成为延缓近视发展的新方向。基于对比度理论,DOT3.0点扩散技术不受距离和眼位影响,可有效应对近视低龄化、重度化。
近视防控临床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李筱荣教授详细展示了EyeWisdom糖网AI辅助系统,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视盘视杯和黄斑,自动标注和分割10种病灶,并快速输出国际分级,提示病灶区域,为探索建立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管理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王雁教授详细介绍了高度近视儿童眼底长期随访研究成果,并突破现有瓶颈,联合开发基于眼底图像的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屈光度,初步探索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血管特征,并最终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眼健康管理方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介绍了六氟化硫玻璃体切除术与空气填充对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回顾性研究,深入分析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对手术失败后再处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陈浩教授深入探讨光干预屈光发育的可能机制,介绍了微透镜设计近视防控功能镜对脉络膜厚度、中央及周边视觉功能的影响等,并横向比较三种近视防控镜片中央对比敏感度、周边对比度阈值等参数。
近视防控新进展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杨智宽教授全面分析23万例角膜塑形镜验配数据,总结了角塑应用不仅局限于孩子近视防控,还可满足成人不戴眼镜需求,同时佩戴角塑年龄越小受益越多,应确保全流程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无忧佩戴。
四川省人民医院吴峥峥教授详细介绍了裸眼3D立体显示技术,通过光线投射方向不同形成立体视,可精准测量注视稳定性、颜色立体视等多种参数,并进一步提出未来探索方向:双眼视功能与近视及近视防控的关系。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何鲜桂教授对《国际近视研究院白皮书系列Ⅲ》开展深度解读,描述了轴性近视眼的非病理性眼部组织改变、脉络膜和近视发生的关系等,并探讨婴幼儿流行病史及病因、评估及转诊、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周翔天教授分享了近视药物干预研究新进展。以近视形成的巩膜缺氧学说为依据,口服鱼油可有效延缓近视已在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以脉络膜血流为突破口,老药新用,或能助力近视精准防控。
近视与视觉修复研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冯云教授强调了稳定泪膜的重要性,泪膜缺陷会影响视觉功能,包括客观散射指数与调制传递函数、高阶像差、屈光不正发展等。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的泪液检测技术,为后续验配提供科学指导。
山西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郜原教授着眼于视觉损伤与再生修复的免疫学研究,介绍了干细胞移植术及免疫微环境评估,通过联合免疫微环境调控,可明显改善干细胞移植术效果。同时,免疫在近视中的机制探索及药物转化或成为近视防控的全新突破口。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王勤美教授详细介绍了五分记录的对数视力表的设计优势、使用优点、使用常见问题等;推荐引入中距离视力表,与远近对数视力表衔接,助力实现全程视力检测;并强调九宫格视力记录新规范。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胡亮教授强调接触镜配戴中的眼表综合分析,确保安全性、有效性并实行长期监测。长期配戴接触镜会导致泪液质量下降、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等多种改变。在此基础上,胡教授进一步提出实行泪膜导向治疗,注重平衡眼表健康和近视矫正,做到两手抓。
大会总结
近视防控是国家战略、民生热点。本次“近视防控科学大会”干货满满,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近视防控国家战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全方位、多视角致力近视防控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未来的近视防控工作指引方向,令线下线上参会者受益匪浅。同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我们更加坚信近视防控发展前进的光明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再次相约,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