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19:51:00来源: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3)阅读:52次
前言 2023年10月19-21日,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届会议大咖云集、坐而论道,汇聚多方智慧,探讨泌尿外科诊疗领域最新学术成果、创新技术及临床实践经验。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乔庐东教授为我们分享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尿路感染的现状及应对。
医脉通:作为感染学方向的知名专家,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乔庐东教授:膀胱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不单只与围手术期相关,实际上涉及膀胱癌诊断、治疗到术后随访的全程。目前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常用的方法,但这一检查方法其实存在较大的感染隐患。据文献报道,膀胱镜检查易导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爆发。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在患者的术前诊断阶段加强手术室或膀胱镜室的管理,加强相关器械的消毒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电子膀胱镜,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尿路感染风险。
谈及手术,临床常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而TURBT围手术期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经尿道术前的感染控制关键就在于尿病原菌培养(尿培养),其为最有效的感染检查手段,推荐与尿常规一起常规进行。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患者术前存在无症状菌尿,这时就需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给予患者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再开展经尿道手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其次,还需要根据患者肿瘤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小肿瘤且尿培养阴性的患者而言,经尿道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这类患者术后无需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术前一晚或手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但对于一些大肿瘤并发感染、尿培养阳性的患者,经过良好感染控制后的经尿道手术仍属于污染级别,因此有必要在手术期间使用更长时间的抗菌药物,但总疗程也不建议过长,持续时间应不超过48小时。
最后,膀胱癌术后的膀胱灌注和随访中的感染控制也应注意。有些泌尿外科医生对于灌注化疗药物后患者出现的下尿路症状,错误地将其视为感染并长期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初始无效,后续产生耐药菌感染。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化疗引起的膀胱炎和细菌导致的尿路感染,再有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这也是减少细菌耐药和最大程度降低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此外,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的感染也是一个严重问题,这类患者更易发生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其感染主要发生在上尿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尿流改道术后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抗菌药物并不是万能的,医生还需要在术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进行正确判断,选用合适的器械和耗材和注意手术技巧等。
医脉通: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您认为临床医生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
乔庐东教授: 首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经尿道手术患者术前的尿培养结果,尿培养阴性和尿培养阳性的患者在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区别,尿培养结果也能为我们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的信息。其次,我们需学习并遵循领域相关的最新指南。举个例子,过去我们对于肾切除手术通常会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但通过学习指南,我们了解到肾切除属于清洁或清洁-污染手术,术前可能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虽然一开始有些医生基于经验对此持抵触态度,但后续在临床实际应用情况中发现患者未因此增加术后感染机率,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观点。因此,我建议泌尿外科医生密切关注指南的更新,即使指南中的建议有时与经验相悖,我们也应明确指南的更新和修订都是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一定有利于患者。
医脉通:本届CUA年会深入盘点了泌尿外科领域的前沿进展,亮点频现,能否请您谈谈此次参会的收获与思考?
乔庐东教授:这次CUA年会上提出的全新观点和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为泌尿外科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既往我们接受的最新进展如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难以在各地方医院普及推进,而这次CUA年会上提出的新进展跳出了传统框架,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关注到了基层医院的需求。无论是在药物、辅助治疗及外科操作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如包括尿道狭窄的药物扩张、经尿道膀胱肿瘤的冷冻消融技术等,都有助于基层医院解决一些临床难题,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因此,我相信泌尿外科同道们一定能在本次会议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并能最大限度地将知识快速转化到临床实践中,提高我国泌尿外科整体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