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1 20: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40年将有超过130万人死于肝癌。在我国,每年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数约占全球一半,患者疾病负担重。近年来,随着外科等诊疗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创新治疗丰富了系统治疗选择,共同推动了肝癌多学科诊疗的蓬勃发展。2023年11月18日,在第19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一书正式发布,全面回顾了我国肝癌多学科诊疗(MDT)发展历程,推动我国肝癌多学科诊疗模式高质量落地,从而帮助更多肝癌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主编樊嘉院士、执行主编孙惠川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孙玥女士
副主编(部分)和编委(部分)在新书发布会上
单一学科治疗存在局限性,肝癌MDT诊疗模式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射频治疗以及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发展,肝癌患者治疗疗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单一疗法的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肝癌治疗除了传统的手术、化疗、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外,新增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是肿瘤生物学行为异质性高,不同治疗方法均有各自优劣势,单一治疗手段通常难以满足患者对最佳疗效的需求”, 《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因此肝癌多学科诊疗模式是大势所趋,通过综合各科之长,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
樊嘉院士
当前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国际标准。然而,我国肝癌患者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与分期、治疗策略以及预防等多个方面,都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且我国各地区医疗资源和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均导致肝癌我国肝癌MDT出现发展不均衡、规范化程度不高、规模建设滞后等情况。
由左至右:史颖弘教授、沈锋教授、陈敏山教授、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孙惠川教授
对此,樊嘉院士表示,“我们牵头编撰《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一书,正是希望能通过系统梳理肝癌临床诊疗循证医学证据,并对MDT在肝癌筛查、诊断、治疗等全病程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模式提出规范建议,从而提升MDT高质量落地执行,帮助患者持续获益。”
完善肝癌多学科诊疗规范,提高肝癌诊疗水平
此次《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总计分为四个章节,包括肝癌的早筛早诊、外科治疗、局部治疗以及系统治疗。全书整合了肝癌多个共识和指南中肝癌联合治疗策略,全面回顾了了我国肝癌MDT发展历程,进一步完善了MDT模式在肝癌诊疗中的积极作用。
孙惠川教授
作为执行主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孙惠川教授在介绍《中国肝癌多学科诊发展之路》时表示:“全书汇聚了全国几十位肝癌诊疗一线专家的临床智慧,有着非常优秀的MDT诊疗传统,因此该书十分贴近临床实际,对广大肿瘤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临床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同时,该书从肝癌药物治疗历史,免疫治疗前进的方向,到系统治疗药物进行全面汇总,不仅探讨了肝癌精准治疗以及我国MDT模式发展历程,强调了其在肝癌治疗的重要地位,也对我国肝癌MDT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指导建议,以期提升全国肝癌MDT水平。”
编委会成员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除了具体介绍某种治疗方案外,《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也侧重叙述肝癌诊疗技术应用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并兼顾一定的医学人文表达。出席新书发布会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颖弘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沈锋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敏山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四位副主编表示,多学科诊疗是提高我国肝癌诊疗水平的必由之路,《中国肝癌多学科诊疗发展之路》是目前最新且最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水平肝癌诊疗参考书,将推动我国肝癌多学科诊疗不断延续,不断完善,引领世界潮流发展。
陈敏山教授
多学科协力创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病情进展迅速,致病因素复杂,且往往合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我国肝癌患者生存率较低,5年生存率仅为12.1%。降低肝癌等重大慢性疾病死亡率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随着近年来,在早期筛查手段不断丰富、临床研究不断发展和诊疗规范不断更新下,目前中国肝癌诊疗已经进入新的时期,从原来肝癌的不可治,达到部分可治。“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肝癌攻坚克难的路上,仍需要所有人携手同行。”樊嘉院士指出,“未来仍需要基础研究专家与临床专家协力,不断探索肝癌综合治疗的有效靶点,精进外科手术技术,创新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获得更长、更好的生存机会,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