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18:09:00来源: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3) 医脉通阅读:36次
前言 2023年10月19-21日,第三十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CUA2023)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届会议大咖云集、坐而论道,汇聚多方智慧,探讨泌尿外科诊疗领域最新学术成果、创新技术及临床实践经验。本届大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璐教授就雄激素对于男性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精彩分享,医脉通整理如下。
我国《“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显示,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而在世界范围内,多项研究也发现男性较女性寿命更短,流产的男性胎儿较女性胎儿多,男性在各年龄阶段面临着更高的死亡风险且随年龄的增加拥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那么,是何原因导致了男性和女性之间寿命的差异?杨璐教授表示,雄激素水平可能是影响男性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
雄激素在男性生存、生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赋予雄性性特征及雄性功能维持的同时,在运动、内分泌、心血管系统发挥作用。杨璐教授指出,目前多项基础研究证实,去势能显著提高雄性哺乳动物的寿命。
2023年发表在Ageing cell杂志的一篇论文[1]提示,青春期以前的雄性小鼠进行去势手术后,寿命得到明显延长,且青春期前去势雄性小鼠的全生命周期生存风险与雌性小鼠高度一致。这提示青春期前的睾丸摘除可能改善雄性的寿命。另一项研究[2]也提示相似的结果,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eve Horvath教授通过动物的组织和血液定义了甲基化年龄,并且观察了去势公羊和正常雄性公羊DNA上的表观遗传修饰,发现去势公羊的甲基化年龄较正常雄性公羊更小,意味着去势公羊寿命更长。雄性激素敏感的DNA上的CpG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出低甲基化趋势,但在去势的雄性和正常雌性中保持稳定。哺乳动物的DNA中存在雄性激素依赖的低甲基化,由此提供了去势、雄性激素和DNA老化的性别差异之间的明确联系。
那么在人类社会中,雄激素是否与男性寿命有相关性?杨璐教授为我们列举了几项研究加以说明。20世纪初,优生学运动席卷美国,一项研究对比了297名去势后的精神残疾人士与935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群,发现前者的寿命显著高于后者(70.7岁 vs 64.7岁),如果只考虑早年去势的情况,去势对寿命的影响更深远,中位寿命增加高达11.6岁[3]。在一项韩国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历史资料对1556年至1861年期间出生的81位韩国太监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太监平均年龄为70.0±1.76岁,比当时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非太监男性寿命长14.4-19.1年[4]。
为了探索雄激素与寿命的直接关系,杨璐教授研究团队利用NHANES数据库探索睾酮水平与生存的关联,发现在不同年龄段,睾酮水平与生存表现出不同的趋势:20-40岁及60岁以上的人群中,睾酮水平与死亡风险成负相关;40-60岁的男性,睾酮水平与死亡风险成正相关,随着睾酮水平的增加,40-60岁男性的死亡风险升高。在睾酮水平分组上,随着睾酮水平分组增加,40-60岁男性的死亡风险增加,且具有显著性的趋势。
杨璐教授强调,基于动物实验、人口学研究、自然人群随访,雄激素在男性寿命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具体的生物学机制和功能改变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进行完善,但去势延寿并不提倡。众所周知,睾酮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几乎可以影响男性所有的器官和组织,而其分泌偏多或偏少同样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影响。性腺功能减退会导致男性发育延迟、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不育,还可能导致贫血、肥胖、肌肉量减少、精力下降和骨质疏松等情况。低血清睾酮浓度更可能是健康状况不佳、肥胖和合并症的标志,而不是衰老本身引起的。综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睾酮水平才是对男性寿命最有益处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