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儿童过敏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细节知多少

2023-11-29 10:57:42来源:作者:高丽丽 授权 医脉通阅读:100次

儿童过敏性鼻炎(AR)临床较常见,其为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可致疲劳、焦虑、情绪改变、睡眠障碍、学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儿童AR可分为间歇性AR与持续性AR、轻度AR与中重度AR、季节性AR与常年性AR,可伴鼻出血、哮喘、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过敏性结膜炎等。与成人AR相比,儿童中重度AR、间歇性AR更常见。

 

鼻用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效应,其是目前儿童AR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也是目前AR治疗的一线用药。那么,儿童如何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呢?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AR中的选用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糠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抗过敏、局部抗炎(非特异性)、抗水肿,其对各种炎症均有效,能减轻血管扩张、减轻鼻黏膜的炎性水肿、减少鼻腔充血,可在短时间内控制急性炎症反应而缓解症状,也可持续性控制炎症状态而有效缓解鼻部过敏反应,能显著改善儿童AR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尤其是鼻塞,提高睡眠与生活质量,也可改善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如结膜充血、眼痒、眼睑浮肿、流泪,还可有效改善AR伴哮喘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控制鼻部症状如鼻塞、鼻痒、喷嚏、流涕、鼻后滴漏等优于抗组胺药物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AR用药疗效的区别

1701227355528345.png

 

鼻用糖皮质激素对AR各症状控制良好,可用于治疗所有类型AR,包括间歇性与持续性AR、轻度与中重度AR,首选用于儿童中重度间歇性或持续性AR。

 

鼻用糖皮质激素需长期使用时优选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

 

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AR中的选用

1701227378412225.png

 

二、儿童AR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推荐方案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AR可预防或按需用药。季节性AR建议预防性用药。常年性AR治疗可分为发作期与维持期用药。

 

儿童AR症状缓解后不能立即停药。用药疗程尽量控制在6周内。

 

鼻用糖皮质激素1次/d推荐早晨使用;2次/d推荐早晚固定时间各用1次;合并哮喘者推荐睡前使用。

 

1701227411419555.png

 

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推荐

1701227430514737.png

 

对伴有哮喘的AR者可鼻用糖皮质激素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用,上、下气道联合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与鼻用减充血剂联用,适于鼻塞严重时,短期使用。可先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其缓解鼻塞症状起效迅速,10min后再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持续使用需≤7d,因长期使用易引起鼻黏膜萎缩致药物性鼻炎。

 

喷嚏/流涕型的儿童中-重度AR,推荐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物,其可改善鼻、眼部症状与伴发的皮肤过敏症状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与生理盐水联用,有累加效应,可先用生理盐水洗鼻,经过10-15min后再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因黏液或痂皮可影响药物覆盖鼻黏膜致治疗失败。

 

三、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鼻用糖皮质激素有轻度或中度的局部反应如局部刺激症状、鼻烧灼感、鼻干燥、鼻痒、咽炎、鼻出血、咳嗽等,较罕见鼻中隔穿孔。避免朝向鼻中隔喷药可减少鼻中隔穿孔、鼻出血的发生。

丙酸倍氯米松禁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高血压、有精神病史与癫痫病史、骨质疏松症、青光眼者。

与强效CYP3A4酶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伊曲康唑等合用,可致糖皮质激素的血药浓度增加,尽量减少与两者联用。布地奈德避免与酮康唑联用。氟替卡松鼻内给药避免联用利托那韦,因可显著抑制肾上腺而致外源性库欣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1):814-819

2.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1,上海)[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1,27(4):365-371

3.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4):392-400

4.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医-药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21年6月21日)

5.鼻炎分类和诊断及鼻腔用药方案的专家共识[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6):573-577

6.儿童过敏性鼻炎阶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9):1182-118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