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ASH学术快报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2023-12-07 17:10:44来源:医脉通阅读:21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最常见亚型,占所有NHL病例的30%–40%。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是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但仍有部分DLBCL患者会进展为复发难治性疾病,因此对DLBCL复发难治的预测至关重要。2023年第65届ASH年会将于12月9日-12日在美国圣迭戈召开,会议将公布最顶尖的血液学领域研究摘要,旨在探讨如何改善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探寻新的治疗方案。医脉通特将ASH大会上DLBCL预后因素的相关研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通过临床实验室突变分析检测到的TP53突变可预测新诊断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较差的临床结局


该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临床实验室突变分析(CLMA)并接受标准剂量R-CHOP或R-EPOCH一线治疗的新诊断DL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L)患者。排除标准包括一线治疗期间因非淋巴瘤原因死亡和确诊后随访<1年。数据截止于2023年7月1日。


01研究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122例患者,其中117例(96%)完成了CLMA,中位周转时间为17天;72%的患者接受R-CHOP方案,38%接受R-EPOCH方案。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总缓解率(ORR)为84%,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9%。中位随访时间为31.3个月,预估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0%和83%,复发后预估中位OS为21.4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HGBL、MYC重排和TP53突变与预估2年内疾病进展显著相关;但多因素分析表明仅有TP53突变仍可预测疾病进展(HR:2.3,95%CI:1.1-4.8,P=0.03)。


表1.纳入患者的基线特征

1701941173652633.png


在42例患者中,共检测到47个TP53突变,其中38个(81%)TP53突变为功能缺失突变。伴和不伴TP53突变患者的ORR分别为71%和90%(P=0.009)、CR率分别为55%和77%(P=0.01)、预估2年PFS率分别为57%和77%(P=0.006)、预估2年OS率分别为70%和91%(P=0.001)、预估复发后中位OS分别为6.1个月和未达到(P=0.001)。接受R-CHOP与R-EPOCH治疗的任何TP53突变患者的预估2年PFS率分别为70%和33%(P=0.01),2年OS率分别为85%和43%(P=0.001)。至少有一个TP53功能缺失突变、只有TP53非功能缺失突变和不伴TP53突变患者的2年PFS率分别为51%、86%和77%(P=0.002,见图1),2年OS率分别为64%、100%和91%(P=0.0004)。


1701941211122713.png

图1.伴TP53功能缺失突变、不伴TP53突变和伴TP53非功能缺失突变患者的PFS结果


02研究结论

通过CLMA确定的TP53突变,尤其是功能缺失突变,可预测新诊断DLBCL/HGBL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


循环CD8+T淋巴细胞与M-MDSC的比值是初治DLCBL患者的新型预测因子


该前瞻性观察性试验招募了2019年5月-2023年3月的136例初治DLBCL成人患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被排除在外。研究者通过新鲜外周血样本和流式细胞术,计算了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的绝对值;通过ROC分析和AUC,确定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循环CD8+T淋巴细胞与M-MDSC比值(CD8MMR)的截止值。


01研究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1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0岁,61.8%为男性,37.5%为IV期,27.9%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43.4%为双表达淋巴瘤(DEL)。LMR中位值为2.17,循环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中位数为385/μL,M-MDSC为102/μL,CD8MMR的中位值为3.56。


IPI评分高危的DLBCL患者的CD8MMR显著低于中危和低危患者(1.34 vs. 4.51 vs. 7.82,P高 vs.低=0.001,P高 vs.中=0.060,P中 vs.低=0.082)。non-GCB亚型患者的CD8MMR也明显较低(2.75 vs. 5.63,P=0.031)。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与LMR≥1.19的患者相比,LMR<1.19患者的PFS(13.8个月vs未达到,P=0.004)和OS(未达到vs未到达,P=0.019)显著较差。与CD8MMR≥4.40相比,CD8MMR<4.40患者的PFS(21.3个月vs未达到,P<0.001)和OS(未达到与未达到,P<0.001)显著更差,具体结果见图2。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D8MMR<4.40为PFS(HR=2.747;95%CI=1.275-5.918;P=0.010)和OS(HR=3.669;95%CI=1.462-9.211)的独立预后因素。


1701941236208022.png

图2.依据CD8MMR分层的DLBCL患者的PFS和OS结果


02研究结论

循环CD8+T淋巴细胞与M-MDSC的低比值是初治DLBCL患者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这一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强调了在治疗DLBCL患者时采用风险适应性策略的可能性。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DLBCL中的预后意义


该回顾性分析纳入了2010年-2018年间年龄≥18岁的新诊断DLBCL患者的数据。患者数据来自7个拉丁美洲国家: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研究者计算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并采用先前研究的截止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评分计算公式:(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血小板计数)除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00。研究者通过ROC分析方法计算截止值。


01研究结果

该研究纳入了1032例患者,其中862例接受R-CHOP方案(84%)、43例接受R-miniCHOP方案(4.17%)、61例接受R-EPOCH方案(5.92%)、63例接受CHOP方案(6.12%),具体临床特征见表2。此外,992例患者有足够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确诊时中位年龄为63岁,50%的患者为女性,33%ECOG体能状态评分≥2,22%结外受累>1个部位,48%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1%为晚期(III/IV期),低和极低蛋白血症分别为25%和6%,NLR>4的患者为14%。整个队列的SII评分中位数为1774(IQR:523-1856),截止值为1636(AUC为0.55[95%CI:0.53-0.59],p=0.004)。非炎症组(SII评分<1636;NIG,n=736,71.5%)和炎症组(SII评分≥1636;IG,n=293,28.5%)的患者临床特征见表2。ECOG体能状态评分≥2、血清LDH升高、疾病晚期、低和极低白蛋白、NLR>4与炎症组相关(p<0.0001)。非炎症和炎症组的3年OS率分别为67%和49%,具有显著差异(p<0.0001)。


表2.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

1701941262157514.png


02研究结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SII评分能够区分低危和高危DLBCL的炎症组。此外,这些发现还与其他预后因素(如IPI评分、低白蛋白血症和高NLR)的验证相结合。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