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11:53:55来源: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疼痛科医师年会 医脉通阅读:42次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神经性疾病,常伴随着剧烈的颜面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尽管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但仍存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副作用相关问题。在寻求更优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此,在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疼痛科医师年会期间,医脉通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罗芳教授,谈一谈三叉神经痛治疗方面的创新见解与最新研究进展,望为广大医护人员带来启发,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探索打开新局面。
专家简介
罗芳教授
麻醉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主任、日间手术部主任、手术平台党总支书记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
发表第一或责任作者SCI论文70篇
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转化专利1项
擅长头面部疼痛诊治、颈椎间盘腰椎间盘源性疼痛介入治疗、吗啡泵治疗癌痛
医脉通: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是临床常见颅神经疾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三叉神经的具体分布以及它是如何引发三叉神经痛的?
罗芳教授:
三叉神经主要分布在面部,并且有三大分支。第一支(眼支)大致分布区域是从眼裂斜向上延伸到太阳穴位置。第二支(上颌支)大致分布在鼻尖的中部到额顶部。第三支(下颌支)大致分布在口裂至耳前区。
三叉神经痛被患者认为是“痛中之王”、“天下第一疼”,是在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区域内,任何部位发生阵发性、闪电样、突发突止的剧烈疼痛,并且影响到患者喝水吃饭、刷牙洗脸、说话等日常活动的疼痛症状。
医脉通:球囊压迫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快速普及。那么,球囊压迫术适用于哪些患者?您的团队在这项手术中有哪些技术创新?
罗芳教授: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时,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和神经毁损治疗。
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的一种手术。其主要适用于责任血管压迫所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手术中,医生需要进行开颅手术,将动脉与神经分离,从而减轻神经受到的压迫,进而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然而,对于其他病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如肿瘤压迫、多发性硬化导致的神经损伤,以及无明确病因的特发性三叉神经痛,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并不适用。
在这些情况下,通常会选择神经毁损治疗,包括物理毁损治疗和化学毁损治疗。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毁损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时,医生通过经皮穿刺进入颅内,在三叉神经根部放置一个微型球囊,球囊膨胀后会对三叉神经根部的细胞形成有效的压迫,从而阻断疼痛传导通路,起到治疗作用。球囊压迫术是一种毁损性治疗,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采用。
早在1983年国外学者Mullan等便首次提出了微球囊压迫术。虽然球囊压迫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但我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我们天坛医院疼痛科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多项改进,借助天坛医院强大的神经科学平台,我们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因此,我们已经实现了日间手术,手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可当天出院。
医脉通:除球囊压迫术外,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射频热凝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微血管减压手术等。请您谈一下,在三叉神经痛的其他治疗手段方面还有那些新进展?对临床诊疗有哪些影响?
罗芳教授:
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传统老药卡马西平是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奥卡西平相对较新,且头晕等副作用较卡马西平显著减少,但仍无法保证所有患者均完全治愈并避免复发。因此,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副作用时,患者不得不考虑手术治疗。
指南推荐的手术治疗策略包括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和各种神经毁损治疗,如甘油等化学毁损、射频热凝毁损、球囊压迫等物理毁损,以及放射外科的立体定向伽马刀技术进行射线毁损。然而,这些毁损技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神经毁损的后遗症,如面部麻木和咀嚼肌力量下降。开颅微血管减压术则可能会增加患者颅内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甚至死亡等的风险。在面对这些手术和治疗方法时,患者需要面临艰难的抉择。
为了解决这个临床难题,国内外医生一直不断探索。目前,经皮穿刺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备受瞩目。该方法通过细针穿刺到三叉神经的半月结(即三叉神经根部),在该位置进行神经调控,从而达到营养神经、消除炎症和促进神经修复的作用。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治疗时的温度只有42℃,组织不会受损,因此没有神经破坏的后遗症,是一种非常值得患者和医生青睐的技术。
虽然这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已相当充分,但要使其成为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这也是医生们肩负的使命,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这项技术,提高其有效性,最终使其成为三叉神经痛的优选治疗方法,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