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王保国教授专访:聚焦疼痛的多学科会诊,共话无痛未来美好篇章

2023-12-08 17:49:26来源: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疼痛科医师年会阅读:41次

疼痛是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疼痛涉及多种病症,其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明确疼痛原因同时控制疼痛并易事。为解决这一问题,众多医院已开展疼痛多学科会诊(MDT)。鉴于此,医脉通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王保国教授,就疼痛的多学科会诊这一话题进行了分享,期待为广大临床医生带来个人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

专家简介

 

王保国.png

王保国教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 麻醉学教授、博士导师、博士后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党委书记、副院长

北京医师协会疑难疼痛会诊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麻醉与疼痛超声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首任主委

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首任主任

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首任会长

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1-2届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1-5届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神经调控专委会1-3届常委

亚洲神经外科麻醉和重症治疗学会第3届会长

中华麻醉学会委员和神经外科麻醉学组首任组长

北京麻醉专业委员会第8届副主任委员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第2-4届副会长

 

医脉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疼痛多学科会诊?在疼痛的多学科会诊中会涉及那些相关学科?以及哪些疼痛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

 

王保国教授:疼痛是一种症状,提示人体内存在潜在的损伤。若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疼痛,甚至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此时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需要给予有效的治疗。

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疼痛,部分疼痛由多种原因引起,疼痛的治疗较为复杂,且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如三叉神经痛,口腔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都可以治疗,每个专科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诊疗手段,所以强调需要进行多学科会诊。

此外,一些较为复杂的疼痛,如幻肢痛、丘脑痛等,虽已明确诊断,但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临床非常棘手,此时也需要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对于由疾病发展的疼痛,如癌痛,开始时不易察觉,当肿瘤发展的较大,甚至发生转移后,才可能产生疼痛。癌痛除了由癌症本身引起外,还可能来自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放疗化疗的副反应等,因此需要进行多学科诊疗。

通过多学科会诊,可以让不同专科医生达成共识,为疾病诊疗提供更好的手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医脉通:如您所谈,疼痛相关疾病通常需要医疗团队的协作和跨学科合作。请问,多学科会诊如何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疼痛问题?

王保国教授:明确患者疾病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以缓解症状是医生共同的治疗目标,但在具体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方面不同医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医生间的沟通尤为重要,多学科会诊为这种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我在天坛医院的时候就开展过疼痛的多学科会诊,由麻醉疼痛科、骨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专家为同一个病人进行会诊,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到三博脑科医院后,我们又在三博脑科医院成立了北京医师学会疑难疼痛会诊中心,应用多学科的力量为患者进行诊疗。

 

医脉通:作为疼痛领域专家,您认为目前在疼痛的多学科会诊过程是否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医疗团队如何克服?

王保国教授:目前我国大型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疼痛科发展的较为完善,但社区或居家的疼痛治疗相对较薄弱。我们可进一步建设家庭病床或提供家庭的关爱,以助力慢性疼痛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治疗。

如何为患者选择有效且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疼痛的治疗是一个序列过程,包括药物治疗、椎管内给药以及神经调控等,对于患者最适合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不同专家共同交流讨论。如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案众多,包括卧床休息并给与镇疼药物、神经阻滞、微创治疗等,究竟何种治疗方案最为合适,与患者需求、专家技术水平以及医院条件相关。此外,部分疾病为自限性疾病,达到平台期后可逐渐好转,因此也应考虑治疗时机的选择。再如脊髓电刺激、皮层电刺激或脑深部电刺激等花费较高且疗效欠佳的方案,通常在缺乏其他治疗选择时使用,但随着技术的改进,未来此类治疗方案或可发挥更大作用。

 

医脉通:据我们了解,您在疑难疼痛治疗以及多学科会诊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您认为,未来应如何顺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把握机遇,推动疼痛学科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王保国教授:我从事疼痛相关工作的时间较早,在天坛医院时我们就开展了疼痛科门诊,也见证了我国疼痛学科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疼痛学科的发展,是国际上唯一一个建立疼痛科这样一个一级科目的国家,为促进我国疼痛科的发展和患者的就医提供了非常好的途径。

疼痛科是在中国疼痛医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教授的大力推动下成立的,我们也积极的响应。这个诊疗科目成立后,所有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若想开展慢性疼痛治疗,必须申报疼痛科,并需具备人员、地点、诊疗项目和诊疗流程等条件,从机制和组织形式上保证疼痛治疗的规范化开展。

对于疼痛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我的建议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加强疼痛知识和健康知识的宣教及联动。目前我国的医疗正发生着转变,医生除治病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健康。我们需要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维护,多个部门都应加强重视。首先,患者自身应从饮食、睡眠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关注自身健康。其次,疼痛专家也应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疼痛可能会限制患者运动,进而引发肥胖、肌肉无力、关节痉挛以及肌肉和关节的废用性萎缩等问题。长时间疼痛也可能会引发睡眠问题,进而导致焦虑,甚至影响患者智力以及认知水平,大量药物治疗后还可能引起副反应,甚至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疼痛和健康密切相关,疼痛科医生采取相关镇痛治疗以使患者可以保持正常健康活动。

第二,建立医患联动平台。目前我国已建立多项疾病和健康的交流平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也涵盖健康和疼痛的交流平台。通过这类平台,患者可应用手机与医生交流自身治疗信息,医生可为患者提供疾病治疗方案,同时,医院还可将患者反馈的真实世界疗效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治疗方案,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