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王杰军教授专访:加强多学科协作,规范基层医生癌痛全程管理

2023-12-08 15:44:13来源: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阅读:33次

为更好地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培训质量,规范诊疗服务,提升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促进癌痛学科发展和临床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卫健委发起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项目,旨在通过开展远程、面授、基地进修、诊疗带教、科学研究等方式,对医护人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值此契机,医脉通有幸邀请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结合本次项目启动会内容,谈一谈县域癌痛规范诊疗及县域人才培养。

专家简介

 

王杰军.png

王杰军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专家委员会  侯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会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专业委员会顾问

上海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上海市防癌抗癌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家药物食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脉通: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县域癌痛规范诊疗的重要性,为了确保癌痛诊疗服务的规范性,您认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王杰军教授:此次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培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国县域医院担负着重要的医疗服务任务,很多患者会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救治,但肿瘤领域情况比较特殊。国内众多研究均显示,当患者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后前往一线城市治疗的比例非常高,他们在大型医院接受完早期治疗后会回到县域医院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在这些患者中,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占比非常高,同时合并其他症状的患者也占比非常高,所以管理好这些肿瘤患者,对提升我国整个肿瘤治疗水平非常重要。

肿瘤治疗不仅是抗肿瘤、手术、放疗和化疗,还包含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和心理、劳动力的恢复等,也就是说肿瘤患者除了抗肿瘤治疗以外,其支持治疗也是肿瘤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肿瘤患者经过早期治疗回归到县域医院需要面临和解决的。

 

医脉通:基于您的专业经验,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或实践,以帮助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和提升癌痛规范诊疗水平?

王杰军教授: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疼痛是很常见的症状。大家通常都会认为只有晚期癌症患者才会感觉到疼痛,实际上早期癌症患者同样也会出现疼痛。根据各个不同国家的数据表明,早期及时根治的癌症患者中仍然有25%-30%存在疼痛,而在进行放疗、化疗和手术的抗肿瘤治疗患者中大约有50%会出现疼痛,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比例最高,能够达到80%。所以,疼痛涉及到肿瘤患者的每个过程。

2018年以前,我国的疾病分类推行ICD-10,而在2018年我国推行的ICD-11中调整了疾病的诊断,其中慢性癌性疼痛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诊断,所以我们在未来的疾病诊断中需要更加关注癌症患者疼痛问题。

至于如何做好县域医院肿瘤患者癌痛管理?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在中国推广癌痛管理这么多年,但医务人员对疼痛的关注仍远远不如对恶性肿瘤本身的关注,所以还需提高医务人员对癌痛重要性的认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癌痛同样是一种疾病,而癌痛控制也是肿瘤规范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认知的改变,不断会出现更加方便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癌痛管理的能力。

在癌痛管理中,对肿瘤患者疼痛的评估和筛查最为缺乏。很多患者出现疼痛时不会和医生沟通,除非疼痛难以忍受,而此时疼痛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治疗。所以,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疼痛的筛查和评估率尤为重要。另外,评估后如何规范治疗也同样重要,很多癌痛患者都是收治于肿瘤内科,而肿瘤内科多数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很多患者的疼痛并不能靠药物完全解决,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2016年,我们提出了“难治性癌痛”的概念,在中国发布了《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肿瘤科、疼痛科和其他学科联合协作将癌痛管理模式打造成了一个多学科、多模态的管理模式;2019年,我们又发布了《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把麻醉科等更多学科加入此体系,将癌痛管理做得更加规范与全面。

今年6月份,我们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SCRC)、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共同发布了《2023癌痛管理中疼痛危象理念的形成与管理方案专家建议》,其中提到癌痛危象的概念和管理,这是一个新的话题。希望未来通过对癌痛管理不断的细化,以及更加精准的诊断,能够让癌痛管理更加完善。

 

医脉通:您认为在癌痛规范诊疗中,临床医师应具备哪些关键的技能和知识以提高诊疗质量?针对这些技能和知识,您建议如何提升医师的培训和教育水平,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王杰军教授:首先,临床中任何一个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医务人员提高自己的认知。而对于基层医院的医生,如何提高他们对癌痛的认知,以及对癌痛管理的技能和能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学习如何合理使用药物,何时需要多学科会诊,何时需要结合药物以外的治疗手段,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参考规范和指南。随着该项目的不断推进,我们能够培训出更多的医务人员来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

其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的系统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对疼痛管理评估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的设备和技术通过机器人自动评估,然后为医生提供评估的决策。以后更加精准的辅助决策系统也会帮助基层医生提供决策,保证每步都合理,保证治疗更加规范。

总而言之,在未来的临床中需要结合培训、手段和管理等方面来帮助我们做好癌痛管理。

 

医脉通:您认为本次项目对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人员具体有何影响?将如何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在癌痛诊疗方面的技能和水平、促进县域癌痛诊疗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王杰军教授: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肿瘤科和疼痛科的团队,还能看到眼科和护理等其他学科的团队,另外从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希望癌痛管理是一个多学科管理,通过多学科思维和多模态管理方式,能够让基层医院的癌痛管理更加规范。

对于现在的一些医院,如果肿瘤内科患者单纯靠化疗会非常困难,如果疼痛患者单纯靠吗啡治疗也会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以药物为基础,结合多学科的管理,将会提升整个癌痛管理的水平,同样也会提升基层医院整个肿瘤治疗的水平。通过癌痛管理,将多学科管理、多模态治疗的方式和思维融入到肿瘤管理中,对提升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将会非常有益,也会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从中真正获益。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我认为通过我们的培训、教育和智慧化的系统,真正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真正能让广大患者从医疗中得到更好的感受和满意度,真正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