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13:16:56来源:医脉通阅读:9次
椎体血管瘤是原发于脊柱的血管性肿瘤,多为良性,随着肿瘤增大,会逐渐压迫神经,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影响患者生活。椎体血管瘤相关疼痛一直是疼痛科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近年来学术进展较快的疾病。为此,医脉通特别邀请南京鼓楼医院林建教授,谈一谈颈椎血管瘤相关头痛诊断治疗,期待您分享真知灼见。
专家简介
林建教授
南京⿎楼医院疼痛科首任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中国疼痛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江苏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
南京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
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
医脉通:椎体血管瘤是原发于脊柱的血管性肿瘤,多为良性,随着肿瘤增大,疼痛为最早表现,以胸、腰椎多见,颈椎少见。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颈椎血管瘤?以及颈椎血管瘤相关头痛如何诊断?
林建教授:
椎体血管瘤的确常见于胸椎、腰椎,但是近年来发现,颈椎的椎体血管瘤也不算罕见。以前,核磁共振普及程度较低,无法准确检出椎体血管瘤,对其发病位置也不能准确定位。然而,现在随着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颈椎血管瘤可以被准确检出。我们发现,随着影响学技术的发展,颈椎血管瘤从罕见病例逐渐变为少见疾病。值得注意的是,胸1椎的血管瘤的症状也与颈椎血管瘤相似。
在临床上,颈椎血管瘤和胸1椎血管瘤的患者多出现颈部疼痛、肩颈疼痛等症状,自觉是否为颈椎疾病,少见无症状患者。对于此类患者,核磁共振是诊断的金标准,只要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后,肿瘤位置、大小都会十分明确。
医脉通:明确诊断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解除疼痛以缓解患者痛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谈一下,颈椎血管瘤相关头痛应如何治疗?
林建教授:
在治疗前,应对颈椎血管瘤进行详细评估。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分为3类。
第1类,肿瘤位于椎体的正中间,上下高度不超过椎体的1/4、前后径也不超过1/4的小型血管瘤;此类患者多无症状,以保守治疗和积极随访为主要管理方案。如果患者有症状,则医生应进行干预,而非继续随访观察。
第2类,血管瘤比较大,位置偏向椎体的一侧(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则血管瘤可能压迫神经,引起患者出现疼痛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椎体中间的神经多为植物神经,如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没有较多知觉神经;而椎体侧部的神经多为知觉神经。因此,对于第2类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医生都应立即干预。
第3类与第1类息息相关。有患者在确诊时发现血管瘤较小,但在随访中发现其血管瘤快速增大。以一个真实病例为例,有患者在1年内患者的血管瘤增大了约1倍。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也应立即干预,无论患者是否出现症状。
然而,目前临床的难点为血管瘤是否引起了头疼(症状)。引起头痛的因素很多,如
① 如果患者之前有头痛史,而近期头痛加剧,则可能为血管瘤引起。
② 如果患者无头痛史,但又在近期出现头痛,则应在血管瘤所在位置进行指压(轻度,不能让患者感受到疼痛),持续5~10min,若患者出现头痛,则说明头痛的病因与血管瘤相关。
若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医生应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医脉通:展望未来,您认为在颈椎血管瘤相关头痛的诊疗方面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未来方向如何?
林建教授:
目前,医生对血管瘤的认识不够深入。除了疼痛科会诊治颈椎血管瘤,骨科医生也会诊治。但是部分骨科医生认为较小的血管瘤不会引起任何症状,未对其引起重视,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此外,骨科的干预方式通常为外科手术,破坏性较大,因此不愿意对小型、中型血管瘤进行干预。
疼痛科则不一样,通过微创或无创的干预方式,如射频对患者的血管瘤进行干预。由于经验比较多,且无需做大手术,因此可以更好的干预颈椎血管瘤或其他椎体血管瘤。
总的来说,大家要加深对椎体血管瘤的认识,让其他科室的医生也了解这种疾病的微创或无创干预手段,共同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