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推进高质量MET IHC检测,中国专家共识引领MET精准诊疗新篇章

2023-12-15 14:40:00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近期,全球首个《非小细胞肺癌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判读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后称“共识”)权威发布¹,标志着医学界对于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异常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精准诊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深入解析这一重要成就,医脉通特邀制定该共识的13位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张智弘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庆玲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邱田教授、陕西省肿瘤医院袁勇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韩昱晨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袁静萍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孔令非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哲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郗彦凤教授,请专家们分享他们对这一重大发布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未来MET异常NSCLC诊疗的期待。


13位专家深度访谈,观看视频了解独到见解。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审批编号:CN-125970  有效期至:2024-12-7

解析共识背景,畅谈共识意义


作为共识的牵头专家,应建明教授和吴一龙教授分别分享了该共识制定的初衷和意义。两位专家表示,这一共识将推动MET标准化检测的发展,并在肺癌的精准诊疗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不仅是技术指导的集合,更是对现有MET诊疗策略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前瞻性创新。


应建明教授介绍,MET蛋白过表达是EGFR-TKI的重要耐药机制之一,其在肺癌诊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建立一个明确、统一的MET蛋白过表达判读标准,从而指导病理医生在MET诊断中精准判读,对于推进后续MET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MET蛋白过表达的检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基于此背景,专家组全面优化统一MET 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并出台了共识,以期高质量开展MET IHC检测。期望这一共识能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普及,从而助力更多肺癌患者从MET抑制剂中受益,延长生命。


吴一龙教授指出,MET蛋白过表达的识别在临床上极为关键,但因其检测结果是连续变量而充满挑战。要准确检测MET蛋白过表达以指导临床工作,定义清晰的阈值势在必行。本次制定的共识旨在规范MET IHC检测流程和判读标准,通过标准的检测,为MET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提供明确的指导。共识的制订遵循中华医学会的标准,每个问题的解答都基于充分循证证据或专家意见投票,确保了制订的严谨性。同时,该共识发布的标准不仅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也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指导。此外,本共识的意义还在于为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引领未来共识制定的发展方向。


对于MET 蛋白过表达的检测现状,李媛教授做了补充,她指出目前MET IHC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MET IHC检测的抗体种类繁多、检测流程不同、无统一的判读标准、报告形式各异、最佳的MET过表达阈值确证等。MET 异常形式多样,针对其检测手段也不尽相同。张智弘教授介绍,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MET ex14跳突)高度异质,二代测序是检测MET ex14跳突的有效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是业内公认的MET基因扩增检测的金标准。而IHC是检测MET蛋白过表达的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张庆玲教授分享,随着MET抑制剂研发的崛起,临床上对于MET的检测需求更加强烈,IHC可能成为在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筛选MET抑制剂使用的重要手段。


提升检测意识,规范检测实践


这一共识聚焦临床未满足之需,创领域之先河,启精准之篇章,系统性地阐述MET IHC检测流程、判读标准和检测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准则以及注意事项,专家们也发表了他们对该共识的独特见解,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获益。


邱田教授:IHC是检测MET蛋白过表达的主要方法,检测基本流程可概括为:脱蜡,抗原修复,血清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一抗结合抗原,二抗结合一抗,添加检测试剂以定位一抗。强烈推荐EGFR‑TKI 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使用肿瘤活检组织标本进行MET IHC检测。在组织学标本不可获得的情况下,可用细胞学蜡块标本,但需要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袁勇教授:IHC是一种成熟、快捷的检测手段,但针对MET蛋白过表达检测的抗体种类繁多且此前判读标准尚未统一,判定较为主观。为减少手工染色中常见的人为操作误差,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台,创建标准化的实验流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准确、更科学的检测结果。


韩昱晨教授:一抗的选择是影响IHC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键因素,临床上常用的MET IHC 抗体包括SP44、D1C1、3077抗体等;临床试验证据显示Ventana 平台MET(SP44)IHC 检测对指导EGFR‑TKI 耐药后伴MET过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的分层和治疗决策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袁静萍教授:结果判读建议参考Clinical Score标准,结合肿瘤细胞胞膜/胞质染色强度以及不同染色强度肿瘤细胞百分比进行综合判读。目前MET 阳性细胞比例的阈值并无明确规定,多数临床研究采用50%的阈值作为入组:当≥50%的肿瘤细胞呈现强着色时评为3+,当≥50%的肿瘤细胞呈现中等着色或强着色,且<50%的肿瘤细胞呈现强着色时评为2+。


孔令非教授:MET IHC检测报告应充分呈现检测方法和判读结果,报告至少包含MET IHC使用的检测平台、使用的抗体来源及克隆号、二抗检测试剂、根据Clinical Score判读标准的检测结果,包括MET IHC评分以及不同染色强度MET 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同时,与治疗疗效相关的表达情况也应特别注明。


刘月平教授:实验室应做好MET IHC 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内部质控要求检测前:规范标本处理、验证新试剂等;检测中:优化抗体修复和孵育、最大限度确保检测条件的一致性等;检测后:定期进行室内MET IHC质控,培训医师判读标准。外部质控要求定期参与室间质评活动,以确保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强化学科发展,革新治疗模式


病理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多学科协作。王哲教授认为,需提升病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性地增强病理医师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加强继续教育,鼓励病理医师和技师进修学习;其次,要加强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提升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率,以实现病理工作的全流程质控。由于肺癌异质性强,临床中常采用多学科诊疗(MDT)的方法,针对MET异常NSCLC的诊疗需要MDT协助,由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以及营养科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综合会诊。郗彦凤教授表示,MDT模式建立了临床病理沟通机制,确保了临床和病理的及时沟通。


脚踏坚实大地,仰望诊疗新章


吴一龙教授强调,本共识的发布只是第一步,目前对于MET蛋白过表达的治疗还处于初步阶段,未来还需在前瞻性临床研究中验证共识的价值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这不仅有助于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还有望拓展精准医学的范畴。此外,随着新型药物(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的出现,还需及早将检测融入诊疗流程中,这对于提供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


应建明教授分享,精准检测在肺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EGFR、ALK、ROS1以及MET ex14跳突等基因的检测下,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MET抑制剂在MET异常NSCLC患者中具有可观的治疗潜力,但不同MET异常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使得检测标准和治疗方案变得复杂。本共识将为MET的精准治疗提供统一的标准,成为全国范围内规范化检测的典范,确保患者从MET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未来期待这一共识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创未来,共识共盈,共启MET精准诊疗新篇章


最后,专家们纷纷发表了对这一共识发布的寄语。此次专家共识不仅是MET IHC检测的权威指导,更是专家们对推动医学界不懈前行的坚定承诺。正如吴一龙教授所期望的,我们志在让中国的MET领域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期盼这一共识的落实能为MET异常NSCLC患者的诊疗路径勾勒出更为清晰的蓝图。同时,我们深信这一共识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MET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全球MET诊疗注入中国智慧和力量。未来,我们将深入解读这一共识的重要内容,为读者呈现一场MET诊疗领域的精彩探索。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