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弥题新光 | 黄慧强教授、杨海燕教授: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该何去何从?双特异性抗体及其联合方案带来治疗新希望

2023-12-18 09:24:27来源:医脉通阅读:45次

每一个未知世界的开启,都有先驱者勇敢预见;每一段暗夜潜行的征程,都有点灯者无畏引路。“弥题新光——点亮R/R DLBCL诊疗新版图”系列报道重磅开启,剖析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淋巴瘤(R/R DLBCL)的诊疗痛点,深挖当前临床仍未满足的需求;结合临床研究、真实世界治疗经验等,共同绘就属于R/R DLBCL的诊治蓝图。

本期“弥题新光”,将通过解读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的相关研究,诠释格菲妥单抗在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中国人群的获益,助力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2023年11月8日,格菲妥单抗已在中国获批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R/R DLBCL成人患者,有望为中国R/R DLBCL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本期弥题

 

当前,仍有许多DLBCL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难治,此类患者的缓解率低、生存期极短。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创新治疗模式,能否改善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追光专家

640.pn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慧强 教授

 

 

640 (1).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海燕 教授 

 

推陈出新,格菲妥单抗可为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机遇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通过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一线标准治疗,大约60%的患者可获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复发,10%患者患有难治性疾病[1]。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简称Pola)的问世,推动Pola-R-CH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用于DLBCL患者一线治疗,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获益。一项国际、多队列、回顾性SCHOLAR-1研究共纳入636例难治患者[2],结果显示,对于难治性DLBCL患者,后线治疗的总缓解率(ORR)率仅为26%(CR 7%),中位总生存期(OS)为6.3个月。这表明[1-2],即使在利妥昔单抗时代,难治性DLBCL患者的治疗结果依然令人沮丧;大多数患者(73%)对挽救性治疗无反应或不能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此类患者仍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可用于R/R DLBCL的新型治疗方法包括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核输出蛋白(XPO1)抑制剂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等[3-9]。尽管CAR-T细胞疗法似乎是最有效的,但由于其筛选条件严格、治疗费用高昂、制备时间长、运输物流限制等诸多因素,目前临床应用的可及性仍较为受限[3]。近期获批的格菲妥单抗,是一种独特“2:1”结构的靶向CD20×CD3、全长的、全人源化IgG1双特异性抗体[10-14],也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对R/R DLBCL患者进行固定周期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望为此类患者带来持久的疗效获益。

 

言之凿凿,格菲妥单抗为难治DLBCL患者提供了高效、持久缓解的新选择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格菲妥单抗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全球NP30179研究[15-16]: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I期关键性临床研究。共入组155例患者,其中,58%为原发难治,85%为末线方案难治,33%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32个月,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整体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为52%,CR率为40%,中位CR缓解持续时间(DoCR)为26.9个月。大多数在治疗结束时维持CR患者18个月仍无疾病进展,可获得长期生存(中位无进展生存[PFS] 24个月;中位OS 不可评估[NE])。

 

➤中国GLOSHINE研究[17]: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期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66.7%为一线治疗难治,90.0%为末线方案难治,13.3%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15个月,IRC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66.7%和51.9%。中位达CR时间为43天,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4.4个月,中位DoCR未达到。中位PFS为8.6个月,中位OS未达到,估计的15个月OS率为61.3%。

 

1702863547501402.png

图1 GLOSHINE研究OS与PFS结果

 

格菲妥单抗联合Pola可诱导难治DLBCL患者的高缓解率,且获得持久缓解

 

➤NP39488研究[18]:探索了格菲妥单抗联合Pola治疗R/R DLB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截至2023年1月25日,共入组111例患者,其中,71%为末线方案难治,25%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13个月,最佳ORR为85.7%,最佳CR率为60.7%,中位PFS和DOR分别为10.4个月和17.9个月。本研究证实,双特异性抗体与ADC强强联合,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640 (3).png

图2  NP39488研究PFS结果

 

高光语录


黄慧强教授

当前,对于化疗不敏感、难治DLBCL患者,治疗依然存在巨大挑战;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改变难治DLBCL患者的治疗困局。很荣幸作为中国研究者参与了格菲妥单抗关键临床研究。根据我们中心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来看,格菲妥单抗确实可为这些难治DLBCL患者带来持久的高缓解率,长期生存获益显著,整个试验期间亦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疗效、安全性数据均与全球II期临床研究保持一致。

 

从既往临床研究数据来看,无论是全球II期临床研究还是针对中国患者的GLOSHINE研究,纳入都是难治患者(包括85%以上末线方案难治),ORR可达52%-66.7%,且大多数CR患者均可实现持久缓解。目前,格菲妥双抗与化疗、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已在探索中,相信未来这些新药好药还能用到DLBCL患者前线治疗中,使这些患者在疾病早期便可获得更好疗效,助力DLBCL诊疗更上一层楼。

 

杨海燕教授

经过传统R-CHOP标准方案一线治疗后,仍有12%-60%的DLBCL患者对二线或三线治疗难治;对于既往治疗难治的DLBCL患者,后续治疗相当棘手。双特异性抗体、ADC、XPO1抑制剂及CAR-T细胞疗法等的出现,为此类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既往一系列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作为一种创新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无论是单药应用,还是与ADC药物等联合治疗均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中国人群的获益与全球数据亦保持一致[15-18]。对于应用CD19 CAR-T疗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亦可选择奥妥珠单抗、格菲妥单抗、维泊妥珠单抗等药物进行桥接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疾病负荷[19-20]。未来,针对一些其他新药组合,如双特异性抗体+BTK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也值得进一步探索,期待通过这些新药的排列组合,助力难治DLBCL患者最终到达“治愈”的彼岸。

 

640.png

黄慧强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内科副主任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640 (5).png

杨海燕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专家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