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8 09:24:27来源:医脉通阅读:45次
每一个未知世界的开启,都有先驱者勇敢预见;每一段暗夜潜行的征程,都有点灯者无畏引路。“弥题新光——点亮R/R DLBCL诊疗新版图”系列报道重磅开启,剖析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淋巴瘤(R/R DLBCL)的诊疗痛点,深挖当前临床仍未满足的需求;结合临床研究、真实世界治疗经验等,共同绘就属于R/R DLBCL的诊治蓝图。
本期“弥题新光”,将通过解读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Glofitamab)的相关研究,诠释格菲妥单抗在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中的疗效以及中国人群的获益,助力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2023年11月8日,格菲妥单抗已在中国获批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R/R DLBCL成人患者,有望为中国R/R DLBCL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本期弥题
当前,仍有许多DLBCL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难治,此类患者的缓解率低、生存期极短。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创新治疗模式,能否改善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追光专家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黄慧强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海燕 教授
推陈出新,格菲妥单抗可为既往治疗难治DLBC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机遇
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通过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一线标准治疗,大约60%的患者可获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复发,10%患者患有难治性疾病[1]。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维泊妥珠单抗(Polatuzumab Vedotin,简称Pola)的问世,推动Pola-R-CH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泼尼松)用于DLBCL患者一线治疗,进一步提高DLBCL患者的一线治疗获益。一项国际、多队列、回顾性SCHOLAR-1研究共纳入636例难治患者[2],结果显示,对于难治性DLBCL患者,后线治疗的总缓解率(ORR)率仅为26%(CR 7%),中位总生存期(OS)为6.3个月。这表明[1-2],即使在利妥昔单抗时代,难治性DLBCL患者的治疗结果依然令人沮丧;大多数患者(73%)对挽救性治疗无反应或不能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此类患者仍迫切需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可用于R/R DLBCL的新型治疗方法包括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核输出蛋白(XPO1)抑制剂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等[3-9]。尽管CAR-T细胞疗法似乎是最有效的,但由于其筛选条件严格、治疗费用高昂、制备时间长、运输物流限制等诸多因素,目前临床应用的可及性仍较为受限[3]。近期获批的格菲妥单抗,是一种独特“2:1”结构的靶向CD20×CD3、全长的、全人源化IgG1双特异性抗体[10-14],也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对R/R DLBCL患者进行固定周期治疗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望为此类患者带来持久的疗效获益。
言之凿凿,格菲妥单抗为难治DLBCL患者提供了高效、持久缓解的新选择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格菲妥单抗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全球NP30179研究[15-16]:一项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I期关键性临床研究。共入组155例患者,其中,58%为原发难治,85%为末线方案难治,33%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32个月,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整体人群客观缓解率(ORR)为52%,CR率为40%,中位CR缓解持续时间(DoCR)为26.9个月。大多数在治疗结束时维持CR患者18个月仍无疾病进展,可获得长期生存(中位无进展生存[PFS] 24个月;中位OS 不可评估[NE])。
➤中国GLOSHINE研究[17]: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I期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66.7%为一线治疗难治,90.0%为末线方案难治,13.3%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15个月,IRC评估的ORR和CR率分别为66.7%和51.9%。中位达CR时间为43天,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4.4个月,中位DoCR未达到。中位PFS为8.6个月,中位OS未达到,估计的15个月OS率为61.3%。
图1 GLOSHINE研究OS与PFS结果
格菲妥单抗联合Pola可诱导难治DLBCL患者的高缓解率,且获得持久缓解
➤NP39488研究[18]:探索了格菲妥单抗联合Pola治疗R/R DLBC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截至2023年1月25日,共入组111例患者,其中,71%为末线方案难治,25%为CAR-T细胞治疗难治。中位随访13个月,最佳ORR为85.7%,最佳CR率为60.7%,中位PFS和DOR分别为10.4个月和17.9个月。本研究证实,双特异性抗体与ADC强强联合,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2 NP39488研究PFS结果
高光语录
黄慧强教授
当前,对于化疗不敏感、难治DLBCL患者,治疗依然存在巨大挑战;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有望改变难治DLBCL患者的治疗困局。很荣幸作为中国研究者参与了格菲妥单抗关键临床研究。根据我们中心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来看,格菲妥单抗确实可为这些难治DLBCL患者带来持久的高缓解率,长期生存获益显著,整个试验期间亦未见严重不良事件,疗效、安全性数据均与全球II期临床研究保持一致。
从既往临床研究数据来看,无论是全球II期临床研究还是针对中国患者的GLOSHINE研究,纳入都是难治患者(包括85%以上末线方案难治),ORR可达52%-66.7%,且大多数CR患者均可实现持久缓解。目前,格菲妥双抗与化疗、靶向治疗等的联合应用已在探索中,相信未来这些新药好药还能用到DLBCL患者前线治疗中,使这些患者在疾病早期便可获得更好疗效,助力DLBCL诊疗更上一层楼。
杨海燕教授
经过传统R-CHOP标准方案一线治疗后,仍有12%-60%的DLBCL患者对二线或三线治疗难治;对于既往治疗难治的DLBCL患者,后续治疗相当棘手。双特异性抗体、ADC、XPO1抑制剂及CAR-T细胞疗法等的出现,为此类患者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
既往一系列研究及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作为一种创新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格菲妥单抗无论是单药应用,还是与ADC药物等联合治疗均可为难治DLBC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中国人群的获益与全球数据亦保持一致[15-18]。对于应用CD19 CAR-T疗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亦可选择奥妥珠单抗、格菲妥单抗、维泊妥珠单抗等药物进行桥接治疗,以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疾病负荷[19-20]。未来,针对一些其他新药组合,如双特异性抗体+BTK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也值得进一步探索,期待通过这些新药的排列组合,助力难治DLBCL患者最终到达“治愈”的彼岸。
黄慧强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大内科副主任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委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第二届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杨海燕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血液肿瘤协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浙江血液分会副主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学组专家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