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戈晓东教授专访:畅谈神经阻滞治疗的难点与进展,助力我国疼痛管理

2023-12-19 16:55:16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戈晓东教授 医脉通阅读:48次

疼痛是一种广为人知的体征,也是促使人们就医的最常见症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发展,疼痛相关诊疗手段越来越丰富。神经阻滞是临床疼痛相关疾病诊疗的常用手段之一。鉴于此,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戈晓东教授就我国神经阻滞治疗的难点与进展等话题进行了分享,期待为广大临床医生带来个人学术见解和临床经验。

专家简介

 

戈晓东.png

戈晓东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北京市疼痛学会委员

北京市疼痛质量控制与改进专家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疼痛专业临床专家组委员

国家药监局药品与器械评审专家组委员

95年开始疼痛临床工作至今,曾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疼痛中心学习,对于慢性顽固性疼痛诊疗;神经阻滞射频治疗:癌痛相关治疗等有较丰富经验!

 

 

 

医脉通:神经阻滞是临床疼痛相关疾病诊疗的常用手段之一。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神经阻滞疗法?其治疗原理是什么?

 

戈晓东教授: 神经阻滞疗法是将局麻药配合糖皮质激素或复合神经营养类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或疼痛部位,以达到解除疼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目的,是介于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是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物,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麻醉其所支配的区域。“神经阻断”,顾名思义除阻断了神经的传导功能外,还破坏了神经的解剖结构,使其不能再生。“封闭”最早出自苏联学者阿-维-维许聂夫斯基教授,由俄语译为中文时,出现了“封闭”这一概念,是将普鲁卡因注射至神经干周围或软组织中以阻断外来或内在的“对中枢形成的刺激”,打断其恶性循环,起到治疗作用。其主要的注射部位为病变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筋膜、关节等。

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断、封闭,均不是一个概念,在临床上不能混为一谈,误导患者。

神经阻滞疗法的治疗原理包括:(1)局麻药阻断了神经的传导功能,起到了止痛的作用;(2)神经的交感成分被阻断后会出现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加快组织修复,也可减轻疼痛;(3)注射药物中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消炎、消肿的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疼痛;(4)注射药物中若同时加用了神经营养类药物,可同时具有修复受损神经的作用。(5)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后,可使精神放松,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改善疼痛症状。

 

医脉通:请您结合您的临床经验举例分享一下,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相关疾病具体如何操作?在治疗过程中,有哪些技术和操作要点需要注意?

 

戈晓东教授: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突出的椎间盘刺激了腰脊神经根,致使局部的神经组织出现了肿胀、炎症改变,从而引起坐骨神经的疼痛。可利用神经阻滞疗法,将药物精准地注射至受损的有炎症改变的神经周围,起到止痛、消炎、消肿的治疗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疼痛相关疾病的具体操作在不同神经中各有不同,但大致均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疼痛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引起疼痛的靶神经或靶点;(2)设计经皮的穿刺路径(包括、如何接近靶点、选择最短路径、避免出现副损伤及并发症等);(3)选择穿刺引导工具(包括神经刺激器、超声、C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或其他);(4)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尽量减少患者的副损伤或不适感;(5)选择适当的注射药物。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何将穿刺针尖经皮穿刺到靶点,这是神经阻滞治疗的核心。

 

医脉通:请结合指南及您的临床经验谈一下,目前神经阻滞治疗在我国疼痛相关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情况如何?有哪些适应证和禁忌证?

 

戈晓东教授:神经阻滞治疗在我国应用广泛,是疼痛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最基本的临床技能之一,在疼痛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神经阻滞治疗的适应证非常广泛,包括:(1)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残肢痛及幻肢痛等;(2)慢性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疼痛疾病等;(3)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枕神经痛等;(4)各种血管源性疾病,如雷诺氏病、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源性的疼痛等;(5)肌肉软组织病痛,如梨状肌综合征、筋膜炎、肌腱炎、腱鞘炎等;(6)癌痛;(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治疗的禁忌证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1)未经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真实病情;(2)对疼痛注射药物过敏者;(3)不能配合者;(4)局部或全身感染时;(5)凝血障碍者;(6)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心肺功能不全者。

 

医脉通:神经阻滞治疗以其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等特点在疼痛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临床上如何评估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戈晓东教授:首先,最主要的是评估疼痛减轻的程度或症状缓解的程度。

其次,是因疼痛导致的睡眠问题是否得到改善。

此外,除疼痛缓解外,还应评估其他相关症状是否也同时得到改善。

 

医脉通:近年来,我国临床疼痛诊疗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在神经阻滞治疗领域有哪些进展和突破?

 

戈晓东教授:神经阻滞治疗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近3-5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神经刺激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神经阻滞治疗从定性评估发展到定量评估;(2)超声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这一技术从盲视发展到可视。

 

期待的突破:(1)新的神经定位方法的出现,以更精准的定位神经;(2)穿刺针的改进,如可视穿刺针;(3)新药的研发上市。

 

医脉通:您认为,神经阻滞治疗在疼痛管理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还存在哪些难点和挑战?

 

戈晓东教授:目前来讲,在疼痛学科中,神经阻滞治疗技术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如此,神经阻滞治疗技术仍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1)如何准确地明确引起疼痛的“靶点”;(2)如何精准地穿刺到靶点,同时避免副损伤和并发症;(3)目前仍无法100%地避免神经并发症的发生。(4)无法避免神经阻滞药物对神经的损伤。

 

医脉通:展望未来,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临床医生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提高患者满意度?请谈一下您的见解。

 

戈晓东教授:在此借助一句医学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一线临床医生,我们不要忘记从医的初心。首先,要做到尽可能地接近正确的诊断:仔细地聆听患者的诉说,并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和合适的辅助检查。其次,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及穿刺路径设计。最后,在治疗过程中,仔细耐心地操作,努力达到最好的结果,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做为临床医生更要多花时间在患者的病床前,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多为患者亲手做相应的物理检查,与患者交朋友,一起共同面对疾病,一起去战胜疾病。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