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18:19:06来源:2023年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医脉通阅读:52次
会议官网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 时间:2023/11/16~11/19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 进入会议
前言 凝聚神州,和合世界。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的2023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2023年11月16-19日在天津举办。值此盛会,医脉通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姜宏景教授接受专访,介绍食管癌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所在,并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发表看法。
医脉通:“精准微创化”已成为肿瘤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您认为在食管癌领域,机器人手术相比传统手术有着怎样的优势?
姜宏景 教授:首先,机器人手术相比传统手术,在复杂状况的应对方面更具优势。食管癌手术相对较为复杂,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在食管癌外科中极具价值。例如,机器人对局部结构的放大作用远超腔镜,其3D立体高清镜头可以真实地还原患者的腹腔内情况,术野观察接近人眼呈现效果,可以在术中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以分离细小的毛细血管、淋巴管以及微小淋巴结。
同样的,机械手臂的灵活度也远高于手臂,我们的手臂只有五个自由度,而机械手臂拥有七个自由度。因此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我们的手臂会存在部分死角,而机械手臂可以灵活地应对这一问题。食管癌手术通常位于气管后方的纵隔区域,在这一狭小空间中,机械手臂可以更为深入地处理病灶,完成医生手臂无法实现的操作。另外,在临床中操作多例机器人手术之后,医生对开放手术的认知同样会获得提升,加强其对外科手术的全面理解。
因此我认为,对于食管癌手术这种需要在狭小空间中进行的复杂精细操作,机器人手术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对年轻医生的学习和成熟医生的再进步也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效果,这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医脉通:虽然外科技术以及外科理念在不断地发展,但食管癌患者的远期预后仍然无法令人满意。目前针对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您认为这一探索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姜宏景 教授:回顾食管癌治疗的发展历程,初期其治疗模式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内科治疗则稍显滞后,因此患者的预后未能尽如人意。随着近年来内科治疗的迅猛发展,围手术期化疗、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围手术期治疗的应用已经为患者的生存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改善,其中围手术期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术前新辅助治疗的金标准。
在未来,围手术期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新的福音。目前,多个中心都在开展针对围手术期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尽管该策略尚未成为常规标准治疗,然而根据研究所展示的趋势,我们对这一策略满怀希冀,期待疗效和安全性数据的早日披露。
另外,手术作为重要的根治性手段,目前仍主导着癌症的治疗,未来是否可以产生更多除外科手段之外的根治性策略?围手术期治疗就是探索方向之一,希望内科疗法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