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年度进展 | 邓春华教授:2023年度男科学重要进展回顾
2024-01-04 17:22:05
来源: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
阅读:
177次
邓春华
男性的健康状况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发展,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男性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回顾2023年,男科学在诸多重要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均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在此,笔者盘点本年度男科学领域重要进展,以利读者总结经验、更新理念,在未来工作中与时俱进。
█
一、相关指南共识发布
1.男性不育
2023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在《生殖医学杂志》发布了系列男性不育相关共识,包括《副性腺炎症性男性不育专家共识》《无精子症不育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弱精子症病因及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等;亚太性医学学会及亚洲男性健康与抗衰老学会(APSSM/ASMHA)发布了《男性不育症并发性功能障碍的管理》专家共识及临床建议,为男性不育症并发性功能障碍提供了实用诊疗参考;加拿大泌尿外科协会(CUA)发布了《无精子症的评估和管理》指南。
2.精液实验室相关共识
紧随第六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更新的脚步,国内专家在推动男科实验室操作流程规范化方面付出努力,编写发布了一系列精液实验室专家共识,为男科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学参考。如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先后编写了《精液分析质量控制方法专家共识》《精子DNA碎片检测的临床专家共识》《自身精子冷冻保存的中国专家共识》等。
3.阴茎疾患
阴茎疾患是常见的男性健康问题,部分疾病涉及阴茎重建及整形。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A)发布了《阴茎尺寸异常和恐畸形症》指南,总结了阴茎短小及形态恐惧症相关临床诊疗高水平证据;亚太性医学学会(APSSM)发布了《阴茎重建和假体手术的临床建议》,针对勃起功能障碍、佩罗尼病、阴茎短小、变性或阴茎外伤的手术管理提出临床建议。此外,EUA更新了阴茎癌指南;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于2023年3月发布了《2022欧洲指南:包皮龟头炎的管理》。
4.其他指南共识
2023年6月,由欧洲男性学会(EAA)和美国男性学会(ASA)编写的《男性避孕的实践与发展》发布于
Andrology
,总结和展望了男性可逆的激素或非激素避孕方法和靶点;9月欧洲女性与男性更年期协会(EMAS)发布了《老年男性睾酮替代疗法》的立场声明,对2015版进行了更新。11月WHO发布了《男性与艾滋病病毒的循证方法和干预措施》的技术文件,对男性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全局性指导。
█
二、男科学基础研究进展与突破
1.离体睾丸间质干细胞基因编辑
2023年9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项鹏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邓春华团队在
Advanced Science
上发表研究,通过移植先导编辑Lhcgr W495X突变小鼠睾丸间质干细胞(SLCs),成功逆转了遗传性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表型,恢复睾酮生成,重启性发育和精子发生,表明离体SLCs基因编辑移植有望成为遗传性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策略。
2.环境微塑料影响男性生育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团队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发表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产前孕鼠和产后雄性子代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暴露,可导致睾丸发育异常及精子发生障碍,分析提示Hippo信号通路及免疫通路可能参与该过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哲等在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发表研究,对人睾丸和精液样本中的微塑料进行检测,首次揭示男性生殖系统微塑料特征,为微塑料影响男性生育力提供了关键数据。
3.新的勃起调控通路
经典的NO-cGMP信号通路是已知的调控男性阴茎海绵体勃起过程的主要分子通路,也是PDE5i类药物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通路。然而,约30%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对PDE5i类药物治疗反应欠佳。苏州大学畅磊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许永德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杨勇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首次提出了独立于NO-cGMP通路和PDE5i干预的机械力调节YAP/TAZ-肾上腺髓质激素级联反应信号通路。研究补充了勃起功能障碍的分子学机制,为真空负压吸引和冲击波疗法等机械力学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理论基础。
4.精子发生缺陷及男性不育
遗传因素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年度诸多国内学者对男性不育遗传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发现系列精子发生缺陷基因,有望用于阐明男性不育机制或作为男性不育治疗靶点。复旦大学赵晨、南京医科大学郭雪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陈雪等团队在
eLife
杂志发表研究,揭示了光感受器基因
CEP78
在调控精子鞭毛组装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史庆华、张欢团队鉴定了导致精子鞭毛形态异常和弱精子症的基因
CFAP57
,发表于
JCI Insight
;安徽医科大学贺小进、曹云霞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张锋团队的研究,报道了
FSIP2
基因变异诱导人类精子超长线粒体鞘和弱畸形精子症;曹云霞、贺小进和花荣团队还发现
DNALI1
缺陷破坏鞭毛内动力蛋白臂和纤维鞘的组装导致人和小鼠严重弱精子症。
基因突变亦可能通过破坏精子顶体结构降低生育力。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刘洪彬、陈子江和路钢团队的研究报道了影响精子顶体发育的关键基因
SSH2
;安徽医科大学花荣、吴欢团队和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谭跃球团队揭示人
TEKT3
双等位基因突变导致顶体异常和少弱畸形精子症;吴欢、曹云霞和贺小进团队另有研究表明顶体酶基因
ACR
缺陷影响精子穿透卵子透明带导致不育,论文发表于
Human Reproduction
。
5.精子形成异常相关基因
精子形成是睾丸精子发生后圆形精子延长为长形精子的过程,对精子的完整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南京医科大学郑科、崔益强与复旦大学倪挺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DDX43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南通大学医学院孙斐团队和苏州市立医院郑波团队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果蝇睾丸线粒体衍生物损伤介导长形精子延伸障碍的转录调控网络,研究论文发表于
Redox Biolog
。
6.国内首例青春期前睾丸组织冷冻完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和刘贵华团队2023年1月在《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发表文章报道国内首例青春期前男童睾丸组织冷冻,但睾丸组织冷冻后的复苏、移植等相关问题亟须深入研究探讨。
█
三、其他男科学研究成果
杭州市中医院诸靖宇团队在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上发表研究,报道应用电生理适宜技术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和刘贵华团队在
Microbiology spectrum
发表研究,描述了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精液微生物种群的组成特点、功能以及对宿主代谢的潜在影响;华中科技大学袁水桥团队发现RNA结合蛋白hnRNPH可协同PTBP1和AR介导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间通讯,研究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来自康奈尔医学院的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报道开发了一种男用非激素型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雄性小鼠实验显示,给药后2 h避孕成功率高达100%,24 h后生育力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由商学军教授与王成增教授主审,王瑞教授、郭海彬主任和张云山主任主译的美国男科学经典著作《男性不育:当代临床治疗方案、男科学、辅助生殖技术和抗氧化剂》出版发行。
备案号:
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