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专家述评 | 许迅:落实国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加快我国眼底病事业的发展

2024-01-12 15:03:22来源:中华眼底病杂志阅读:209次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80

通信作者:许迅, Email: drxuxun@sjtu.edu.cn

引用本文:许迅. 落实国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加快我国眼底病事业的发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4, 40(1).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31214-00491

 

 正 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我国《“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生命期。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涉及民生福利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眼健康工作,由于我国重要致盲性眼病已经发生了转变,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了要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眼病的防治。规划中提出了要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血管阻塞、高血压眼底病变等眼底病早治早防能力。

 

落实国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切实提高我国眼底病临床、科研、筛查、科普水平,构建眼底病慢病管理体系,是眼底病专业人员艰苦而光荣的使命。

 

 

一、 加强眼底病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加强眼底病的服务能力,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医院眼科和专科医院在提升眼底病服务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

 

为了补齐眼底病的短板,提升服务能力,综合性医院眼科和专科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加强眼底病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专业素养。其次,要推动规范性的诊疗协作网络,加强不同医院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再次,要加强科研与创新,推动眼底病诊疗技术的发展。此外,还要逐步缩小区域内服务能力差异,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和远程治疗;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眼底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眼底病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 加强眼底病的科普宣传,早期筛查 

许多眼底疾病都存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治疗窗口期,这个时期对于疾病的预后和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如果错过了这个窗口期,不仅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治疗周期变长,而且治疗的费用也会相应提高。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困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通过规范的眼部筛查,可以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降低因眼底疾病导致的致盲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委会已经出台了相关的筛查规范,这些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参考。

 

然而,当前大众对于眼底病的知晓率普遍较低,这导致了许多患者在出现症状时未能及时就诊,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高公众对于眼底病的认知,让更多的人了解眼底病的早期症状和筛查方法。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眼科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眼底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眼底病的治疗不仅仅对患者的视力保护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还涉及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提升眼底病知晓率和早期筛查的普及程度,通过增强公众的认识和医护人员的能力,努力改善此状况,以确保更多的眼底疾病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

 

 

 三、 构建眼底病的慢病管理架构

常见的严重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高血压眼底病,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化的治疗。然而,患者的随访负担较重,失访率较高,这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要求,我们亟需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模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致盲率。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专委会近期将发布《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供广大眼底病专业从业人员参考和实施。该共识将为眼底病慢病管理提供指导,旨在促进相关医务人员的共同理解,并为临床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参考。共识文件将包含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随访频率和方法等关键内容,以协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随访及治疗。

 

这一专家共识的发布将为眼底病管理提供统一标准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该共识的指导也将帮助改善患者对眼底病管理的积极性,降低失访率,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在眼底病慢病管理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为保护患者的视力和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 加强眼底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了推进眼底病领域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临床研究和科学探索。眼底病领域在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方面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通过多学科人员的共同参与,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我们有望不断寻找科学的答案,攻克重点难题。

 

加强学科交叉,促进医工融合,是推动眼底病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眼底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眼科、内科、外科、影像学、生物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眼底病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我们也需要促进医工融合,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为眼底病的治疗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方法。

 

重视人工智能在眼底病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眼底病的早期筛查、病情监测以及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定制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眼底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从而揭示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疾病规律和发展趋势。其不仅可以提高眼底病的辅助诊断速度和准确性,更能帮助医生发现临床可能忽略的疾病迹象,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分析患者的基因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多维度数据,预测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可能效果,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治疗建议。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眼底病的预防和保健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大量的人群数据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识别出眼底病的高危人群,为他们提供及时的预防建议和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加强眼底病的基础研究是推动该领域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基础研究,作为医学进步的基石,对于深入理解眼底病的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遗传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逐步揭示眼底病的本质,为其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理论支持。对眼底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为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眼底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的探索,可以帮助临床理解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差异,从而为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这种深入的基础研究不仅可以提升临床对眼底病的认知水平,更能为创新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关键的科学依据。

 

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是推动医学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打破学术壁垒,加强临床和基础研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可以将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应用于眼底病的实际临床中,造福更多的患者。同时,也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 结语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主要眼底病作为重点眼病进行防治,这无疑对全国眼底病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力发展眼底病的重要契机。

 

为了响应这一规划,我们应该聚焦当地在眼底病领域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高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临床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眼底病的早期筛查和慢病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应深入研究眼底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公众对眼底病的认知,加强预防和保健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眼底病的发生;建立完善的眼底病医疗体系,包括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制定诊疗规范、培养专业人才等,以提高临床对眼底病的整体防治能力;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在眼底病领域的转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努力降低眼底病导致的盲和低视力。为全面达到《“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