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0:21:03来源: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阅读:1292次
陆前进
一、科技成果转化获重大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促进医工领域创新融合、推进医疗机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尤为重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团队在高兴华、齐瑞群、郑松教授以及陈洪铎院士的带领下,先后推出国际首创抗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的无创光热治疗体系(图1)及国际首个人工智能辅助病理分析系统(图2)。团队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相关临床试验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获得10余项专利,签署转化合同2项,合同金额累计逾亿元。
二、中国皮肤科学走向国际
在2023年第25届世界皮肤病大会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院陆前进教授成功当选国际皮肤病学会联盟(ILDS)常务理事。ILDS作为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皮肤科学组织之一,其理事会由全球皮肤病学领域杰出专家组成,致力于促进世界皮肤科学的交流与合作。这一殊荣不仅是对陆前进教授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国皮肤科学研究国际地位的重要认可,相信在未来世界级大会上,我们能够聆听更多中国声音,中国将为全球皮肤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贡献更多中坚力量。
三、廖万清院士荣获2023年度吴阶平医学奖
2023年10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皮肤病与真菌病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卫生学部委员廖万清教授被授予2023年度吴阶平医学奖,为全国2名获奖专家之一,以表彰其在皮肤科领域临床与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作为我国皮肤真菌病学专家,廖万清院士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医学真菌保藏管理中心隐球菌专业实验室,先后发现包括格特隐球菌ITS C型(S8012)在内的9种全新致病真菌及疾病类型;确立了非艾滋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分期综合疗法,使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率由62.5%提高到97.5%;深入研究我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要真菌病流行病学新特点及诊治技术,显著提高了我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真菌病诊疗水平。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陆前进教授团队在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发表两篇论文,研究首次破译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细胞的三维染色体结构,揭示了SLE免疫细胞三维基因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染色质互作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确定了遗传变异对SLE三维基因组改变的潜在影响;首次使用贝叶斯分层线性混合模型,对全球、区域范围和国家层面的SLE发病率、患病率等提供了可靠的估算,并进一步提供了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全球、区域范围和国家层面的潜在SLE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点患病率和每年患病率的相关估算结果。
五、首次命名CAOP综合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姚志荣教授团队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论文,首次在国际上命名一种新疾病——白内障-秃发-口腔黏膜病-银屑病样综合征(CAOP综合征)。该研究历时十余年,不仅发现一种参与线粒体代谢的新分子位点1蛋白酶(S1P),通过线粒体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调控线粒体代谢,而且首次报告膜结合转录因子肽酶(MBTPS1)/S1P基因是CAOP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并阐明了MBTPS1突变的致病机制。同时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B2可改善CAOP综合征患者的炎性病变,为这种罕见皮肤病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六、瘢痕修复治疗的新线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团队在STTT发表论文,从胎儿发育的角度研究了瘢痕形成的基础,为成年人瘢痕的修复治疗提供了线索。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中的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能激活酪蛋白酶S(CTSS)的转录,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相反,CTSS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活化,IRF7/CTSS有可能成为治疗瘢痕形成的靶点。
七、阿萨希毛孢子菌系统性感染发生机制研究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杨蓉娅教授团队长期围绕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系统性感染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团队通过构建T.asahii不同时间点感染模型,利用全转录组测序、基因敲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分别在转录及表观转录水平发现了巨噬细胞抗T.asahii感染过程中的多个调控网络及信号通路,证实T.asahii可通过改变关键蛋白、表型并降低免疫原性而实现在宿主体内慢性感染的目的。该研究成果为T.asahii系统性感染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研究发表在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八、填补我国特异性皮炎诊断空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CMJ发表论文,首次报告第一个全国范围成人特异性皮炎(AD)流调结果。此项研究主要针对中国成人与青少年AD患者,通过对全国42家大型医院266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国成人和青少年AD的特点,经过高度归纳提炼最终形成简洁明确的3条指标,提出诊断的“中国标准”,且敏感性高于大部分国外标准,填补我国AD诊断领域长期缺如的空白。
九、黑色素瘤及银屑病高质量研究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针对黑色素瘤及银屑病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李春英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论文,揭示了SIRT7促进黑色素瘤进展的重要作用和机制,SIRT7有望成为黑色素瘤治疗新靶点;王刚/党二乐及邵帅/王刚教授团队先后在JCI、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研究首次发现IGFBP7hi EC亚群,揭示了该亚群介导银屑病皮损免疫炎症紊乱的机制,同时确定CREB1是CXCR4hi中性粒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提出了靶向IGFBP7hi EC亚群和CXCR4hi中性粒细胞治疗银屑病的新策略。
十、探索医学培养新模式
在今年公布的本科教育领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专家陈翔教授作为第一获奖人申报的教学成果项目《知行合一,卓越医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次获奖项目是湘雅皮肤科专家与教授在医学教育一线工作中反复研究和实践所获得的成果,体现了我国皮肤科在临床实践能力、医学职业精神、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向改革取得的成绩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