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中国之声 | 张秀兰教授团队发表高度近视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鉴别长篇综述

2024-02-02 09:14:59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阅读:73次

2024年01月21日,张秀兰教授团队受主编邀请,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于国际眼科影响力排名第一的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 (IF= 17.8) 在线发表了题为 “Optic Neuropathy in High Myopia: Glaucoma or High Myopia or Both?” 的长篇综述(图1),全面阐述了高度近视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在影像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及鉴别要点,为高度近视患者的青光眼早期诊断、筛查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发表在《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上的长篇综述

 

高度近视是全球流行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2000年全球约有1.63亿人患有高度近视(占总人口2.7%),而预计到2050年将会增长到9.38亿人。高度近视是青光眼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92~7.3倍,且高度近视视神经病变往往伴有与青光眼类似的改变,导致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本文基于全面的文献回顾,总结了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视野等结构学与功能学的特征,归纳两种疾病的重要异同点,为临床上高度近视与青光眼患者的早期鉴别诊断与规范管理提供关键标志物。

 

本文围绕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眼底彩照、OCT、OCTA及视野检查中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综述:眼底彩照:围绕视盘形态及盘周改变展开,两种疾病都可伴有视神经纤维层(RNFL)及视盘旁萎缩区域,但高度近视具有特征性的Gamma及Delta区,青光眼则表现出典型的盘沿与进行性的RNFL楔形缺损(图2);OCT:对比了筛板曲率、Bruch膜开口(BMO)大小等多种视盘形态学指标,并比较了RNFL及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复合体(GC-IPL)厚度分布的特征(图3);OCTA:描述了两者盘周与黄斑区域微血流的特征,高度近视中微血流密度丢失多在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而青光眼中多发生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图4);视野:归纳了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常见的8类视野改变,两种疾病均可有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颞侧楔形缺损与垂直阶梯,而高度近视具有特征性的生理盲点扩大及部分边缘缺损,青光眼则有特征性的弓形缺损及环形缺损(图5)。

图2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眼底彩照上的特征性改变

A,D: 青光眼 B,E: 高度近视

C,F: 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

图3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OCT上的特征性改变

A,D:青光眼 B,E:高度近视

C,F: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

图4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OCTA上的特征性改变

左(盘周OCTA)A: 青光眼 B: 高度近视;

右(黄斑OCTA)A-G: 青光眼 H-N: 高度近视 

图5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在视野上的特征性改变

 

文章进一步凝练了高度近视与青光眼的结构与功能学特征的关键异同点(图6),为临床医生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且实用的参考指标。最后,本文强调了高度近视标准化影像学及相关参数数据库建立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国际上对高度近视视神经病变的认知尚不充分,未来仍需长期纵向研究以及国际专家组规范化的定义与共识,以提升对疾病的理解。

图6 高度近视与青光眼影像学与功能学表现异同点归纳表

 

张秀兰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度近视与青光眼诊治这一临床困境。为此,张秀兰教授于2019年率先牵头与来自7个国家的13名高度近视、青光眼、流行病学专家组建了全球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协作组(Glaucoma Suspects with High Myopia study group ,简称GSHM),开展系列临床研究,以期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这一类型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坚实的循证医学依据。该系列研究得到了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平台的有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项目支撑。目前团队已建立超1600名的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队列,并基于此队列开展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近年来,团队已发表17篇高度近视相关国际高水平论文,包括眼科学顶级期刊《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1篇、《Ophthalmology》2篇。其中,团队创新性地提出非病理性高度近视眼视野损害全新分类标准,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患者群体诊疗随访提供视野分类的参考(Ophthalmology. 2022 Jul;129(7):803-812);基于OCT建立了国人高度近视盘周RNFL厚度标准数据库,其诊断效能显著优于非高度近视专用数据库,为高度近视患者的青光眼诊断、筛查提供有效参考和便捷工具(Ophthalmology. 2023 Dec;130(12):1279-1289),并获得专利(授权号ZL202111117917.6);提出高度近视患者OCT视盘结构特征新分类,并探索其与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相关性,为高度近视视合并青光眼患者早期诊疗提供临床参考(Asia Pac J Ophthalmol (Phila). 2023 Sep-Oct 01;12(5):460-467)。

 

本文为GSHM系列研究的一部分,由中山眼科中心领衔、与国际多名青光眼及高度近视顶尖专家共同完成,是中山眼科中心国际合作产出的又一高质量科研成果。本文第一单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张秀兰教授携两名博士生弟子蒋婧文博士和孔康杰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图7),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香港希玛眼科集团主席林顺潮(Dennis S.C. Lam)教授为通讯作者(图8)。

图7 共同第一作者

图8 通讯作者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hiley眼科研究所Robert N. Weinreb教授、Linda M. Zangwill教授,德国海德堡大学Mannheim医学院Jost B. Jonas教授以及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Kyoko Ohno-Matsui教授、香港眼科医院Timothy P.H. Lin医生,共同参与指导了本文(图9)。

图9 国际多位顶尖专家共同参与研究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