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1 09:25:17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阅读:162次
202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学术年会于2023年11月10日至15日在圣地亚哥会展中心举行,来自美国和全球的近万名医生参加了这次盛会。ACR年会无愧是最有吸引力的学术会议,各个会场爆满,会议内容包罗万象,笔者收获颇多,在此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回顾盘点,希望将风湿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带给同行们。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依然是热点疾病,
从治疗理念到治疗药物不断推新
1.1 改善狼疮疾病(disease modification)的概念逐渐清晰
在风湿病学领域,DMARDs的概念深入人心,早期恰当使用DMARDs已经证实可以显著改善多种关节炎患者的预后,然而改善病情抗狼疮药(disease-modifying snti-lupus drugs,DMALDs)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本次会议上David Karp、Maria Dall'Era和Anca Askana 3位专家就"狼疮预防和DMALDs是否已经到来"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他们概述了不同阶段狼疮的识别和早期诊断,并借助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伏环孢素的多项研究定义了改善狼疮疾病的概念,即要求"以最小的治疗相关毒性实现最低的疾病活动度,并能减缓或预防器官损伤的进展"。按照此标准,基于贝利尤单抗在SLE患者中的BLISS研究数据和阿尼鲁单抗TULIP研究数据,贝利尤单抗和阿尼鲁单抗这2种目前在全球上市的生物制剂可以被定义为DMALDs,也为改善SLE患者的长期结局奠定了基础。
1.2 在SLE的患者管理上总体建议更为积极,多项研究再次强调复发和器官损伤的风险
2014年首次提出在SLE患者管理中应该践行达标治疗策略,近十年来在临床中这一理念逐步得到接受和越来越多地应用,而且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策略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脏器损伤增加的风险。今年ACR会议上,亚太狼疮协作组(APLC)基于大样本长期队列的数据进一步报告:首次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状态(LLDAS)后,47.9%的患者会复发,首次复发的中位时间为0.7(0.3,1.4)年;48.3%的患者在首次达到DORIS缓解后出现复发,中位时间为0.8(0.3,1.6)年,提示对于达到LLDAS和缓解的患者仍要密切随访,关注复发风险和器官损伤。一项中国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处于临床稳定而血清学活动(SACQ)的患者复发和器官损伤的风险,发现36.7%的SACQ患者在(1.7±0.8)年出现至少1次复发,16.5%患者在(3.0±1.9)年出现器官损害,这些都给临床医生重要警示:对于即使已经达标的SLE患者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严密监控,管理上应该更为积极。
1.3 针对全球已上市的贝利尤单抗和阿鲁尼单抗,发布了多项新近研究结果
一项6 841例SLE患者长期队列回顾性研究提示:不限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可以使SLE患者复发率更低、器官损伤更晚,激素停药更早;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不联合免疫抑制剂,单独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仍然可以达到疗效终点,预防复发;日本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病程≤5年的SLE患者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DAI降低更显著;阿鲁尼单抗Ⅲ期试验延长研究(TULIP-LTE)发布:相比于安慰剂组,阿尼鲁单抗组SLEDAI-2000降低≥4分患者比例更多(第52周:66.4%和57.2%;第208周:62.9%和37.0%):上述进一步支持了今年EULAR指南对生物制剂更早使用的推荐。可以看出,未来生物制剂在SLE治疗中将扮演更多的角色,在更多的临床场景中得到应用,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SLE患者也会越来越多。
1.4 展示了多项治疗SLE的在研新药,也是本次会议的亮点
目前在研的Ⅰ期及Ⅱ期新药数据提示未来可选择的治疗药物会越来越多。另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SLE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创新疗法,今年的主会场内容中专门设置了有关CAR-T的专场,荣获2023年生命科学突破奖的二代CAR-T创始人Michel Sadelain教授、德国Georg Schett教授以及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Chyi-Song Hsieh教授分别介绍了CAR-T治疗的原理、在SLE患者中令人鼓舞的数据,也分享了治疗其他自身免疫病的未来前景,让笔者耳目一新,收获良多。不过专家们强调这种方法仅能用于特定的患者而非所有患者。另外,CAR-T治疗仍然需要超过10年的随访,才能确定其是否能够改变狼疮病情。我国SLE患者数量多,不少医生对创新疗法很有兴趣,希望我国能在创新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但临床医生不能盲目追随热点。
2 类风湿关节炎(RA)领域
多项研究支持达标治疗(T2T)
观念和获益,仍然任重而道远
T2T已经是RA患者管理中一项广泛接受的策略,然而在我国的实际临床工作中的践行并不理想。笔者注意到2023年ACR会议上在35个非美国国家903名风湿科医生中的调查(欧洲297名;美洲293名;亚太区200名;中东和非洲113名),80%医生报告在临床中持续或频繁实践T2T。临床实践中,T2T与显著更好的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相关[如EQ-5D、HAQ和乏力],能够无困难日常活动的可能性更大。对455例活动性RA患者的队列研究,这些患者基线平均肿胀关节数(SJC)为8.70±7.44,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为4.76±1.38,抗CCP抗体(ACPA)和RF阳性率为68.9%和64.7%,45.5%患者有骨侵蚀,结果发现吸烟、RF阳性和基线骨侵蚀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持续性关节炎,更难达到缓解;然而治疗第3和6个月时,实现至少1次SJC=0可使更多患者快速缓解,提示初始治疗阶段,应积极强化治疗争取早期达标。一项31 129例RA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发现疾病活动度较高的RA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幅度较大,且更频繁地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慢性肾脏病,提示控制RA活动度可能有改善肾脏预后的潜在价值,早期达标和持续达标对减少慢性肾脏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3 脊柱关节炎
3.1 探索发现银屑病关节炎(PsA)可能和RA一样有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PsA诊断延迟1~2年很常见,目前PsA指南也提出应尽早开始DMARDs治疗,最多延迟1年,然而更短的延迟是否与更好的结局相关尚不明确。本次会议上荷兰医生报告了他们基于早期PsA队列(DEPAR)中855例初治患者对PsA治疗机会窗口的研究。这些患者诊断中位延迟42周,延迟>52周的患者更多为女性,肿胀关节较少,CRP和ESR较低,更经常有附着点炎。他们发现延迟>52周的患者在3年随访中实现最低疾病活动度(MDA)和PsA疾病活动度(DAPSA)定义缓解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评分明显更高。在12周内确诊患者的所有结果在数值上均优于52周内得到确诊的患者,提示早期诊断与更好的临床结局相关,这些患者应该被更早转诊至风湿科就诊,风湿科与皮肤科的携手是改善我国PsA患者诊断延迟的重要途径。
乌帕替尼是我国首个获批PsA适应证的Janus激酶(JAK)抑制剂,特别值得关注。本次会议上报告了Ⅲ期研究长期随访的最新数据:SELECT-PsA 1和SELECT-PsA 2两个项目中纳入≥1种DMARDs不耐受或应答不佳的1 386例患者,根据6个负重关节区域对患者进行分层,发现>91%患者累及≥2个负重区域,在髋、膝、脚踝、足中部、跖趾或近端指间关节6个负重区域中,近端指间关节(约80%)、跖趾(约70%)和膝关节(60%)受累最常见。2年乌帕替尼治疗随访的事后分析发现:患者1个或多个负重关节区域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残疾、工作效率、疾病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也得到持续改善。3年随访显示50%~70%患者仍留在研究中,乌帕替尼治疗组患者够维持长期MDA达标,低疾病活动度和缓解率也高。
2.2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发展演变和治疗仍面临挑战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脊柱关节炎的认知有了突破性的进步,然而这些患者的疾病进程和转归仍有很多方面尚不清晰。本次会议上法国团队基于299例患者10年的随访发现:早期(发病<3年)患者10年内从放射学阴性axSpA(nr-axSpA)转变为放射学阳性axSpA(r-axSpA)的可能性较低,尤其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治疗后。骶髂关节MRI上出现的局部炎症与随时间推移发生的骶髂关节损伤增加密切相关,特别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患者中。男性、症状持续时间>1.5年、AS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2.1(HLA-B27阴性患者中)和吸烟(B27阳性患者中)也是10年后满足修订的纽约分类标准的相关因素。不同种族差异较大,结果发现亚裔HLA-B27阳性率高、男性比例高,从nr-axSpA向r-axSpA进展的可能性更高,该报道对于我国针对axSpA患者诊治提前和分层管理可能有提示价值。
加拿大报告了2010—2020年对3个登记注册研究980例axSpA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平均病程5.1~10.6年,多数患者因DMARDs治疗无效而接受靶向治疗,其中约90%患者接受了TNFi治疗,然而12个月后,62%~81%患者未达到低疾病活动度状态,提示仍然存在显著的残留疾病活动度,真实世界中axSpA患者有很大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改进现有治疗方法或者新的治疗方法。乌帕替尼在中国有治疗r-axSpA以及nr-axSpA的适应证,本次ACR会议上报告了对460例活动性axSpA患者的SELECT-AXIS 1+SELECT-AXIS 2研究的事后分析,发现乌帕替尼治疗第14周有效的患者,治疗至第52周时,这些患者在疾病活动度、背痛和身体功能等方面明显改善,持续有效,本研究对乌帕替尼治疗nr-axSpA到r-axSpA整个疾病谱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支持。
4 影像学技术在风湿病中的
应用和发展是会议的重要内容
今年来自全球的多位学者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享,从炎性关节病、血管炎、系统性硬化病(SSc)、间质性肺疾病(ILD)等多种疾病维度,分享了超声、MRI、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在辅助早期诊断、评估疾病活动性、指导治疗方案和预测疗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发现超声下滑膜炎症在血清学阳性RA患者中总是更重,并与疾病活动度无关;超声可以在银屑病患者中发现亚临床附着点炎、腱鞘炎,可以确定PsA关键炎症和结构域病变的频率和分布;有助于血清学阴性多关节炎的鉴别诊断;肺超声对SSc-ILD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超声可以通过监测痛风石和双轨征有效监测痛风降尿酸的疗效;起始靶向治疗RA时超声关节能量多普勒下有滑膜炎可以预测疗效和复发的风险等;在大血管炎诊断方面,超声、MRI和PET-CT的准确性均良好。另外,光学成像、荧光光学成像、空间频率成像、热成像等新技术也不断在风湿病患者中进行探索,为辅助诊断和随访提供了新的途径。此次会议上通报了ACR正在对既往30年的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希望通过严格的标准评估证据级别,为超声在RA与PsA的管理中提供循证指导,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另外,超声在软组织疾病中的共识推荐也在制定中,预期2024年ACR年会发布。
可以看到,过去十余年间超声、MRI、双能CT等已经逐渐被纳入到RA、脊柱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痛风、大血管炎、焦磷酸钙沉积症等越来越多风湿病的分类标准中,这些凸显了影像学技术在风湿病学中的卓越地位。随着指南将影像学技术纳入越来越多风湿病的患者管理中,未来风湿科医生对这些技术的掌握将成为必然趋势。2007年北美洲启动了针对风湿科医生的超声培训项目(USSONAR项目),2012年起对培训进行考核认证,2019年将超声培训纳入风湿科医生培训的核心课程中,加拿大也对风湿科医生接受超声培训提出了详细要求,包括必备课程和可选课程;2021年ACR将超声学习纳入风湿科医生继续教育学分中的重要课程。我国从2010年开始风湿病肌骨超声的培训以及多种新型影像学技术的培训,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影像学技术在风湿病中更广泛地应用和发展。未来,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技术将成为风湿病的重要诊疗工具,风湿影像必将成为风湿病学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分支。
5 结论
今年刚刚结束的ACR年会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本文重点针对SLE、RA、PsA、axSpA、风湿影像学几个主要领域进行了总结和报道,可以看到目标治疗、改善疾病是风湿病学治疗未来的方向;新药研发和上市是推动风湿病学发展的利器;掌握超声等影像学技术风湿科医生的必备技能,也是必然趋势。中国风湿病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势头很好,但是和欧美国家的风湿病学发展还有很多差距,中国风湿科医生需要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前沿信息,紧跟国际发展的步伐,普及风湿影像学新技术,推动学科发展,更好地实现患者管理、改善预后,同时要做出自己的高质量研究,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逐步提升在全球风湿病领域的影响力。
本文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4,28(1) : 70-72.
本文作者:张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