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两会医声 | 全国人大代表韩琳:积极发展长期护理保险

2024-03-04 15:51:11来源:中国卫生杂志阅读:168次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韩琳

 

积极发展长期护理保险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91亿人,占总人口的13.5%。同时,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应对长期护理风险的重要选择。

 

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年人均支出1.4万元。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服务机构达到7600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暴露出供需矛盾突出、相关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农村地区发展困境突出、护理服务供给能力薄弱等问题。

 

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

 

一是建议主管部门尽快总结现有试点经验,探索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路径,尽快在全国推行。二是建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政策衔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统一化、标准化建设。三是建议优化政策内部结构,完善政策宣传、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金融服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四是建议划清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护险的保障范围,根据不同城乡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实行多元筹资运行机制。

 

第二,加强农村长护险建设,尽快探索农村长护险制度。

 

一是建议扩大参保对象纳入范围,将农村居民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二是探索建立村民参与运营的自助—互助型多元主体参与模式,充分发挥村民互助、邻里互助以及家庭照护作用。三是加快设立和普及村级护理中心,完善农村医疗护理资源配置,加强农村监管力度;鼓励城市养老机构向农村地区发展,鼓励企业盘活农村地区陈旧废弃场地,建立养老机构。四是建立“互联网+”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破除农村地区长期护理服务地域与环境壁垒。

 

第三,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重视医养结合。

 

一是要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二是要运用市场化机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专业照护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第四,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一是与职业学校、医院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采取定向培养、订单招生等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储备;适当提高长期护理从业人员薪酬待遇,建立从业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护士、理疗师等多点执业机制,缓解专业照护人员缺乏困境。二是整合优化护理人员培训资源,建立技能评价机制,设立医疗护理、养老护理、医养照护等职业类型,明确服务资质要求,建立专门的职业晋升渠道和照护人力资源培养长远机制,研究设立全国统一的照护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第五,科技赋能,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能力。

 

一是加快推动全国规范统一、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照护服务信息平台,支持护理服务模式的多种业态发展;二是开展健康动态监测及照护服务需求动态分析,及时捕捉、挖掘失能失智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实现供需有效衔接;三是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设备提高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的服务质量。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