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两会医声 | 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开辟罕见病研究与保障的“中国之道”

2024-03-04 16:05:47来源:中国卫生杂志阅读:84次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院长

张学

 

开辟罕见病研究与保障的“中国之道”

 

罕见病是对患病率极低、单病种患者少的疾病的统称,多为疑难杂症,具有病种多、致死致残率高、影响人群巨大的特点。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10000种,受罕见病影响的人群约4亿。据估算,我国罕见病患者数量超过2000万。

 

面对罕见病相关领域仍存在的一些基础和重要问题,我国应立足罕见病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协同发展,加快中国罕见病定义和保障政策规范化进程,构建多层次罕见病医疗保障系统,以中国智慧探索罕见病研究与保障的“中国之道”。

 

首先,需明确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罕见病定义。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已明确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罕见病定义。在缺乏定义的情况下,我国于2018年公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2023年公布了《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罕见病目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罕见病的识别和诊疗水平,但仍存在病种更新相对滞后、诊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科研交流合作等一系列问题。2021年,张学院士与李定国教授牵头与14个省市罕见病学术团体负责人组成课题组,研究形成了《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提出“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患病率低于1/10000,患病人数低于14万,符合其中一项的疾病即为罕见病”。我国人口基数14亿,所以单病种患病人数小于14万即符合人群患病率低于1/10000的标准。事实上,所有新生儿发病率低于1/10000的疾病也涵盖在人群患病率小于1/10000的疾病之中。

 

鉴于此,我们可以用“人群患病率小于1/10000的疾病”来定义中国罕见病。定义是一切基础研究和基本工作的起点,设立中国罕见病定义,为罕见病用药保障、医学诊疗、科研攻关和国际合作扫清“定义屏障”势在必行。

 

其次,要探索贴近中国国情的罕见病慈善救助途径。近几年,在全球价格最贵的药物排名中,前十位的药物基本上都属于罕见病药物。一项针对142类罕见病群体的生存调查显示,罕见病患者全年医疗费用是个人全年收入的3倍、家庭全年收入的1.9倍,医疗负担极重。

 

近年来,我国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地方罕见病基金会,如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病痛挑战基金会等;二是罕见病药品援助专项基金,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初级卫生保障基金会分别与药企共同设立的患者援助项目等;三是由多方共同组织的罕见病医疗救助专项活动,如江苏罕见病医疗援助专项工程等;四是由慈善组织与彩票公益金共同建立的罕见病守护计划等。

 

虽然形式多样,但一些救助项目存在资金不稳定、对象不固定、标准不确定等情况。为进一步推进罕见病医疗保障工作,建议设立国家和省级“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用于解决经济困难的罕见病患者用药,尤其是高值药品费用的支出。专项基金所需资金可由社会捐助、企业合作以及政府的彩票公益基金组成,并引入药企捐助与受惠患者群定向捐赠方式,提高罕见病患者群体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确保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不落一子,不弃一人”。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