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5:50:47来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阅读:63次
2024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促进医疗平等,优化用药实践”。世界肾脏日由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病基金会联合倡议设立,主要是基于全球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和疾病危害不断上升,而公众认识普遍不足和治疗资源投入不足的现实,旨在通过肾脏日全球性集中主题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推广CKD防治新理念,提高疾病防控水平。本文围绕今年的活动主题,就CKD如何早防早治和规范创新做简要介绍。
据多个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全球每10人就至少有1人罹患CKD。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表明,每年有超过310万人的死亡与CKD相关,CKD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死亡危险因素。
尽管CKD的病因存在地域差异,但基本上常见的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血糖升高以及高体重指数。根据相关统计,每5位高血压病患者中就有1人合并CKD,而这一比例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是高达三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CKD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肾功能的衰退,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也显著升高。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甚至要超过单纯因CKD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原因的50%以上。
CKD同样给全球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CKD进展,与其相关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心血管并发症、贫血、肾性骨病、营养不良、感染等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医疗开支呈指数级增加。根据澳大利亚卫生系统的相关统计,2021年度澳大利亚近200万例CKD患者总医疗开支近99亿美元。我国现有CKD患者超过1亿例,其中透析患者超过百万,仅透析花费每年要超过1500亿元。此外还有超过300万例CKD3~5期非透析患者,他们常年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维持治疗,而这些患者一般都无法参加正常的生产劳动。可见,CKD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还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应被高度重视。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产生和排泄尿液,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正常肾脏就像一头“老黄牛”,24 h无声无息默默耕耘。肾脏任劳任怨,小病小恙常常默不作声,不易被人重视。尽管如此,CKD发生时,也并非毫无征兆。那么CKD患者可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1.尿有泡沫。泡沫像啤酒泡沫或洗衣粉泡沫一样,经久不消,提示尿中蛋白排泄增加,这是肾脏病常见且重要的表现。此时患者应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和/或尿蛋白定量,若证实尿蛋白呈阳性或总量增加,应及时请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2.尿中有血。分为肉眼可见的血尿,看起来像洗肉水样或酱油色或暗红色。也有许多患者虽尿中有较多红细胞排出,但肉眼观察尿色并无明显变化,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称为镜下血尿。
3.反复浮肿。患者常表现为颜面、眼睑、下肢水肿,常常为可凹性水肿,用手按压一下就会出现一个凹陷,久久不能恢复如初。
4.尿量改变。CKD患者随着肾功能下降,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可出现夜尿增多,进一步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时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5.血压增高。高血压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而肾脏病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高血压不仅可加快肾脏病进展,也是导致CKD心血管病变发生和死亡的关键原因,CKD患者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的控制。
6.腰酸腰痛。腰酸腰痛也是肾脏病患者常有的症状,由于该症状并不特异,患者常常以为是腰肌劳损或者腰椎病,而未重视。
7.多系统症状。CKD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心血管、血液、消化、骨骼系统等,导致疲乏无力、心慌气短、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皮肤瘙痒、手脚麻木、抽筋震颤等表现,CKD患者如果出现上述表现,是肾功能严重减退的表现,应及时就诊。
1.关注早期信号。虽然CKD起病隐匿,但疾病发作并非没有蛛丝马迹。早期常见的疾病信号有:不明原因浮肿、尿泡沫增多、尿量异常、腰酸腰痛、血压增高、水肿(眼睑、颜面、双下肢),尿色改变(血尿、浓茶色)等,后期则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骨关节痛、腿部抽筋、皮肤瘙痒、呼气有尿味等,这些信号均提示大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肾脏是否出现问题。
2.重视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健康人群早起发现CKD的首要方法,需要检查的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彩超,检查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肾脏疾病。
3.重视高危人群。以下人群为CKD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1)糖尿病:30%~4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尿检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但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血肌酐升高等。(2)高血压: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者,易出现蛋白尿、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等。(3)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者可引起肾动脉硬化、肾脏缺血性损害。心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常用造影剂,可引起造影剂肾病。(4)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长期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作也可以导致肾脏病。(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炎等疾病的患者,肾脏常常受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减退等。(6)高龄: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此时如遇应激因素(如手术、创伤、感染、脱水、用药不当等),极易发生肾功能衰竭。(7)家族史:肾脏病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应注意患者家族成员肾脏病的筛查。
CKD治疗的总体原则是:1.防治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3.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4.肾脏替代治疗。
基础治疗。如避免劳累、熬夜;增强抵抗力,预防和治疗感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调节情绪等);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使用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或毒物(如过量使用止疼药、退烧药、造影剂等)。
对因治疗。肾脏病可能由多种病因引起,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2类:(1)原发性肾脏疾病:是指肾脏本身出现问题引发疾病,通常与免疫紊乱有关。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病理类型和判断预后。根据患者疾病活动和临床情况,常需要选择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2)继发性肾脏疾病:这是由其他器官和组织病变引起的肾脏病变,例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病等,这类疾病通常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合并症及并发症治疗。肾脏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感染等,可能加重肾脏疾病的进展,需要进行相应治疗。此外,肾脏病也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受累,导致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肾性骨病、感染、凝血功能异常、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尿毒症脑病等,需要积极对症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CKD进行性发展最终将导致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此时应积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以降低死亡风险。肾脏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3种方式各有千秋。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积聚的毒性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腹膜透析则是通过向腹腔内灌注腹膜透析液达到透析目的,由于可以居家治疗,能够较好的保留残余肾功能,受到越来越多患者青睐。肾移植是许多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主要障碍是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
为实现CKD的早期防治,开展有效的早期筛查以鉴定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们在CKD早防早治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以重视。
1.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极低。据调查,CKD患者知晓率仅10%左右,而治疗率及达标率不足20%~50%。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以患者为中心驱动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线上就诊、app等多种方式强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科普宣教,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糖尿病等CKD风险因素的认识,规律体检,确立健康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并监测高危患者,积极给予规范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2.诊疗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大。虽然肾脏病诊治技术和手段和了很大进步,国内外也制订了诸多CKD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但对这些知识的规范应用还存在很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包括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患者对疾病认知、社会和经济因素、医疗卫生政策等。因此,对CKD防治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卫生政策,确保肾脏保健方面足够资金投入,加强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坚持长期治疗策略。
3.联防联控协作网络尚不健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面临着肾脏病相关医务人员缺乏,尤其是肾脏专科医生,难以广泛开展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持续的优质治疗。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层次CKD联防联控协作网络,以社区为基础、二、三级医院肾脏专科为核心,医院其他学科为辅助,多层次、多学科联动进行肾脏疾病筛查,对于及时发现CKD患者,提高CKD诊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人工智能支持的肾病诊疗。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通过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支持,可以对肾脏疾病进行早期识别,提高肾脏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个性化治疗,提高疾病风险预测和治疗决策能力。大力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构建肾脏病智能诊断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机器人辅助科普教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肾脏病精准治疗。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肾脏病发生的分子机制认识不断深入,各种组学和多模态技术在肾脏病病因解析中广泛应用,个体化肾脏病诊疗时代必将到来。未来基因检查将覆盖几乎所有的CKD患者,同时基于特定发病基因的靶向药物研发速度将大大加快,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3.更高效率和可及性肾脏替代治疗。人工智能、新材料和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应用,将为新型肾脏替代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便携式人工肾、植入式人工肾和猪肾移植。便携式式人工肾相对传统透析机体积更小,患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意走动,进行实时透析。植入式人工肾体积非常小巧,与移植肾接近,植入患者体内,模拟肾脏的功能。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免疫排异反应较低,已有研究证明该方案的可行性,有可能替代同种肾脏供体。目前这些技术正处于完善过程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为数百万肾衰竭患者提供更加理想的替代治疗方式,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