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 09:15:10来源:中国科协之声阅读:162次
学术会议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参加学术会议有助于促进知识交流和分享、获得激励和启发、建立合作和网络、获取反馈和建议,以及追踪最新学术进展。但是,也有个别学术会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数据而轻效果,学术交流浮于“表面化”、陷入“程式化”窠臼,并没有让学术会议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术会议该怎样开?早在30多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钱学森就已经多次谈到过了。本文整理钱学森五次讲话中的部分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同时也要求改革参加学术的“大锅饭”做法,今后可以试行不同对象区别对待的办法,特邀代表参加学术会议,条件待遇要优厚一些。论文作者,可以由学会承担住宿费用伙食补贴;其余的代表,要食宿自理,有的还要收注册费。这样,不但可以改变目前一些同志想参加学术会议而不能参加,科协和学会又把很多钱都花在会议经费上,而且还会促进学术活动提高质量。这个问题,请大家研究和试行。
——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闭幕词(1984年12月5日)
——在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986年9月2日)
“专”是必要的,专家不专是不行的,但光“专”也不行,还要“博”。力求使我们的知识更广博一些。我听说,中国科协有些活动很受欢迎,比如科学会堂每月一次的科学家活动日,各学科的科学家们会聚一堂,互相交流,非常好。做到像刚才卢嘉锡副主席讲的,多层次、多学科的交流。最近有两个多学科的学术会议,一个是地学部门开的,叫“天地生学术讨论会”,组织了11个学会参加;还有一个是17个学会在重庆召开的“材料科学学术会议”,邀请了从基础科学一直到工程技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得很好。我们科技人员,不能总在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只了解你那一点局部知识,那是很不够的。再扩大一点说,你要了解世界,还不能只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道一点社会科学知识也很有必要。今天的世界在金融、经济、生产方面与本世纪初甚至与四十年代大不相同了。这个情况我们也要知道。
——在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谈精神文明建设问题(1986年12月1日)
我们要研究中国科协的各项活动、效果、效益,这要有很明确的指导思想。现在这个问题提上来了,不像以前只开了个会,报告了多少人参加,展开了工作,就是成绩,现在不能只是如此。要问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这是一点。跟这个还有关系的我想提一下,那就是“双增双节”,勤俭办事的学问。现在报纸上反映也是很多的,要来参加一次学术活动花钱实在太多,花不起。
——在中国科协学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87年7月9日)
我们一次学术讨论会完了以后,有两件事要回答。一是这次学术讨论会对我国的建设提出了什么建议?必须有正式的文件,是省里可以解决的要报省里,是要国家解决的要报国家。据我知道,国家的有关部门很盼望有这样的东西,专家们经过认真讨论,对我们国家的建设提出来的建议,他们很欢迎的。许多会有这个建议,但是渠道没有弄清楚,不知往哪报。所以,我们要理清这个渠道,重要的有关国家建设的问题,应该由中国科协报有关国家部门,那么这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你开了这个学术会议,经过大家讨论,这门科学今后应该如何发展,也应该有个具体的意见。对于总结一次学术会议的动向,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我们国家的学术工作不断进展,我们应该搞好这个工作。一次学术会议完了以后,学术发展的动向意见,应该注意什么、加强什么工作,或者具体向哪一个方向去走,这些也应有一个报告。将来这个报告,我们也得有一个地方发表出来,供全国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参考。还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我们科协要研究。我们开这些会,组织得怎么样?要提高会议的效率。到时候了吧,从二届到现在八年了吧,我们工作开展了很多,实践得很多了,根据这些实践,我们的会议效率怎么能提高,怎么组织好,要搞一个会议学,开会的学问。
——在黑龙江检查工作时和部分科技界同志见面的讲话要点(1988年8月6—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