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中国之声 | 王东信教授团队于BMJ发文,揭示围产期抑郁防治新进展

2024-04-19 10:01:54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阅读:152次

 

4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王东信教授团队在医学顶级期刊The 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IF=105.7)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a single low dose of esketamine after childbirth for mothers with symptoms of prenatal depression:randomised clinical trail的论著。该研究在有产前抑郁症状的产妇群体中尝试应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并评估其抗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发现,分娩后即刻静脉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2 mg/kg)可显著减少产后42 d时抑郁发作的患病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抑郁是围产期女性常见的情绪障碍,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后代的远期认知和行为发育。艾司氯胺酮是围术期常用的麻醉镇痛药物,也被批准用于难治性抑郁的治疗,但其对围产期抑郁的作用尚不清楚。

 

这是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于2020年至2022年间在中国5家三甲医院进行,共筛选了14243名孕妇,最终364例有产前抑郁症状的待产孕妇纳入研究。入组孕妇随机分成2组,分别在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静脉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2 mg/kg)或生理盐水,输注时间40 min。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产后42 d时抑郁发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的患病率,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量表(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6.0.0 版进行诊断。

 

研究显示,艾司氯胺酮组产妇在产后42 d时抑郁发作的患病率(6.7% [12/180])较对照组(25.4% [46/181])降低了约3/4(风险比=0.26;95%CI:0.14至0.48;P<0.001);同时干预组产妇产后7 d和42 d时的爱丁堡抑郁评分更低,产后42 d时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也更低。

 

在不良反应方面,艾司氯胺酮组产妇发生短暂神经精神症状的比例更高(45.1% [82/182]比22.0% [40/182];P<0.001),但神经精神症状为自限性,持续不超过1 d,且无需药物干预。

 

该研究认为,有产前抑郁症状的产妇可考虑分娩后给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以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因孕产妇人群的特殊性,围产期抑郁的防治一直是产科和精神科医师以及公众所关注的问题,而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该研究为艾司氯胺酮在产后抑郁高危人群的使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循证医学依据,有望降低围产期抑郁的发生风险,使更多孕产妇从中获益,进一步促进母婴健康。

 

该研究的发起单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单位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Outcomes Research Consortium等。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基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交叉基金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课题分中心)第二批“4+X临床研究启动项目”基金支持。

 

 

通讯作者

王东信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学术任职包括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委员兼睡眠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在包括Lancet、Annuals of Surgery、Anesthes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在内的国内外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领导的团队曾荣获Gladys Sessler奖、华佗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