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人物专访 | 许迅教授: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引领治疗新方向

2024-04-23 10:04:38来源: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阅读:393次

编者按: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眼底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眼底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眼底病的慢病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眼底病慢病管理的重视程度达到了新高度。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组长、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许迅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专业见解。

 

眼底病慢病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许迅教授指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等主要眼底疾病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系统化的管理和治疗。然而,目前我国在眼底病的慢病管理上存在诸多挑战。首先,社会公众对眼底病的认知程度不高,基层筛查网络不完善,诊疗覆盖率不足。其次,疾病晚期治疗手段受限,患者视功能恢复情况欠佳,致盲率高。此外,患者面临沉重的随访负担,失访率较高,限制了诊疗效果的实现。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眼底病患者的慢病管理面临重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眼底病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许迅教授强调,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眼底病慢病管理模式,包括搭建科学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选择更低治疗频率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视力丧失比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提升患者依从性的策略

眼底疾病的治疗目标除了在短期内改善视功能,更重要的是长期的疾病控制,减少其进展为不可逆盲的风险。抗VEGF疗法是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主要眼底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许迅教授指出,与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眼底病慢病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上慢性眼底病患者的年平均抗VEGF治疗次数约为五次,而我国的数据还不到三次。这一差距的背后,既有患者知晓度不足的问题,也有医生对慢病管理概念认识不足的原因。因此,慢病管理专家共识的出台,对于提高公众意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许迅教授认为,患者依从性不佳是影响眼底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共识中明确了各种眼底病的随访和治疗频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此外,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觉得治疗科学、便捷,也是提高依从性的重要措施。同时,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和药物,以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助力眼底病慢病临床管理

许迅教授提出,随着不断有新型药物和研究方案的面世,也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能够很好的学习,尽早的贯彻使用,例如,随着药物浓度和结构的进步,可以根据药物的特性,采取长间隔的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整体依从性。

 

《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展望

许迅教授在分享共识发布后的影响时指出,共识的发布只是第一步,还停留在理论和宣传阶段。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将这些指导性建议转化为临床实践,从而提升眼底病慢病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目前,专家共识后续的规划中,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共识的宣传和落地,提供有益的工具和方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在诊疗流程中,推动从早筛、优治到慢病管理全病程的规范诊疗体系,协同医患双方改变最终的眼底病治疗结局。通过这些努力,期待能够实现眼底病慢病管理的全面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许迅教授展望,希望中国眼底病的诊疗水平早日达到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并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使患者能够终身获得良好的治疗和随访。

 

结语

在《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的引领下,我国眼底病慢病管理正迎来重要的转折点。共识的发布和实施,将逐步改善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我们期待在专家共识的指导下,我国眼底病慢病管理体系能够不断完善,为患者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