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15:40:54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阅读:269次
5月31日至6月4日,美国芝加哥迎来了备受瞩目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本届年会聚焦“癌症诊疗的科学与艺术:从关怀到治愈”主题,汇聚全球顶尖肿瘤学专家,共设200余个专场,为国际肿瘤学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此次大会,中国学者共计57项临床研究入选口头交流,作为中国肿瘤学科的领军团队之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斩获其中13项,特别是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的成果尤为瞩目,不仅为癌症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癌症患者带来了迈向治愈的希望。
值此欢庆时刻,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就ASCO大会消化系统肿瘤前沿亮点解析及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的重要意义等话题进行专访。现整理访谈精粹,供广大读者学习鉴赏。
徐瑞华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Cancer Communications主编,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本科生教材《临床肿瘤学》主编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Nature Medicine、Nature Materials、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及CSCO年度成就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人才项目
13项研究入选口头汇报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领衔中国原研闪耀世界舞台
本次ASCO大会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有13项研究入选,占比全中国入选研究之最,引发学界关注。可否请您从研究领域、创新亮点等角度出发,介绍下这些研究的大概情况?
徐瑞华教授: ASCO年会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的顶级盛会,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今年的ASCO年会盛况空前,参会人数超过5万,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会议,充分展现了全球肿瘤学研究的繁荣与活力。在本次ASCO年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凭借在肿瘤学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卓越实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心共有1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涉及鼻咽癌、胃肠肿瘤、肺癌、头颈部癌、妇科肿瘤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本中心在肿瘤学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和研究实力,令人欣慰。其中也不乏多中心研究,这些研究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为肿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备受关注的ASCO全体会议系列,“摘要更新”公布的6项研究中,中国研究占据3项,撑起了“半壁江山”,中心有2项研究入选。候任ASCO主席在与中心代表会面时,对中心的成绩表示了高度赞赏和钦佩,认为这是一支来自中国的不可思议且令人钦佩的研究团队。总的来讲,中心在今年ASCO年会上的卓越表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肿瘤学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力,不仅为肿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前沿荟萃 目不暇接
ASCO消化系统肿瘤新成果眼前一亮
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本次ASCO大会公布的各项研究中,您对于哪些新进展比较关注?哪些研究令您印象深刻?
徐瑞华教授:今年ASCO大会消化系统肿瘤领域有许多研究的公布令人欣慰,甚至兴奋,尤其是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出现了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进展。其中,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尤为引人关注。我中心最新研究探索了两种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令人惊叹。患者在接受治疗6周后,试验组病理完全缓解率达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7%,且相较对照组,试验组并未增加额外的安全性风险。这一结果不仅展示了免疫手段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未来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当然最终效果还需积累新证据。
此外,肠癌肝转移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突破,来自法国的研究团队采用肝移植等激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肠癌晚期治疗中,双药联合等新型治疗方案也显示出显著优势。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肿瘤的诊疗方案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国智慧 强势崛起
第二大口头报告贡献国领航肿瘤领域新变革
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中国创新药物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发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学者和中国智慧。对于这一现象您如何评价?您对于中国学者在创新研究的未来有何期待?
徐瑞华教授:近年来,ASCO大会持续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研究者在国际临床研究创新领域亦展现出显著的进步。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在ASCO的口头报告数量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一显著变化不仅昭示了中国研究实力的飞跃,更是中国在临床肿瘤学领域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如今,中国已跃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口头报告贡献国,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在药物研发、新药开发以及创新药物应用方面的雄厚实力,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制药企业的蓬勃发展,更为全球医药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的临床研究创新不仅包括新药的开发,更涵盖了创新药物新适应症的深入探索。中国研究者凭借高度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了“Game Change”式的变革,也就是说,我们在寻求改变“游戏规则”和临床实践的关键性的研究,继而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总而言之,中国在临床研究创新领域的璀璨崛起,不仅改变了国内的治疗实践,更对全球肿瘤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望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将继续在这一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全球医药健康事业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精准治疗 胃来可期
Claudin18.2单抗引领晚期胃癌诊疗新风向
近两年,胃癌领域一些新靶点的探索给医患带来的新的曙光。采访的最后,也请您针对胃癌领域新靶点探索的未来给予寄语和展望?
徐瑞华教授:胃癌作为东方国家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研究与进展一直备受关注。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胃癌患者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40%,因此,对胃癌治疗方法的探索尤为重要。
近年来,胃癌治疗正逐步走向精准化,针对晚期胃癌的新的精准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为胃癌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逐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免疫治疗以其独特的药理机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PD-1抗体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代表,在胃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药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
Claudin18.2单抗的成功为晚期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Claudin18.2是胃黏膜紧密连接中的关键蛋白,仅表达于正常胃粘膜,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在胃癌恶性转化中,细胞极性变化使Claudin18.2暴露于细胞膜表面,便于治疗性抗体接触。既往研究(如Spotlight研究、Glow研究等)已初步证实,Claudin18.2是胃癌的有效治疗靶点,本次ASCO大会中Spotlight研究的最终总生存期数据也进一步确证了Claudin18.2单抗的显著获益,目前全球首款Claudin18.2单抗也已获批上市,为胃癌精准治疗开辟了全新探索道路。本中心在本次ASCO大会也上公布了一项开放、剂量探索和剂量扩展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Claudin18.2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望为晚期胃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方案。当然,针对Claudin18.2目前还有一些新的ADC及双抗ADC药物正在探索中,尤其是针对具有独特靶点的不同亚群的胃癌患者将会有更多的精准治疗方案诞生。
尽管胃癌治疗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患者生存期仍不满意。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包括寻找更多靶点、开发更多药物以及优化现有治疗模式。毫无疑问,这需要临床研究的深入进行,以及医疗领域专家间的密切合作。
ASCO盛会不仅展示了癌症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更向全球传递了人类战胜癌症的坚定信念。在这片璀璨的学术星空下,中国研究闪耀登场。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学者将在肿瘤学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福音。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球肿瘤学专家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战胜癌症这一人类共同敌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