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会议报道 | 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我国血液学开创式突破与未来展望

2024-07-05 09:36:37来源: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阅读:1004次

会议官网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 时间:2024/06/28~06/30 地点: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 进入会议

2024年6月28日-30日,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血液病研究所承办的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在上海举办,数百名国内外血液学领域专家齐聚一堂,为我国血液学的蓬勃发展出谋献策。

 

本次大会分为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中外圆桌对谈、血液疾病规范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创新等众多分论坛,旨在分享血液学领域前沿进展,进一步提升我国规范化诊疗水平,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29日上午主论坛精彩内容

 

开场致辞——提纲挈领,共谋我国血液学转化和创新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主持开幕式。临床和基础相融合、转化和临床相互动,可展示我国血液学专家精诚协作的成果,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的窗口。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作为血液学创新和转化的核心动力,在血液学和相关领域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也推动了临床诊治的技术创新。

 

赵维莅教授、梁爱斌教授主持开幕式

 

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陈赛娟院士表示,本次会议将紧密结合科学发展前沿,聚焦国际血液学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等热点问题,为从事血液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同仁们提供深入交流、分享成果的平台,希望大家团结协作,共同推动我国血液学研究和疾病诊治水平快速高质量发展!

 

陈赛娟院士致辞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表示,转化与创新既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为解决临床问题而创新,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可助力实现2030健康中国的目标。希望此次大会能为血液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起到促进作用。

 

吴德沛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表示,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既是国家布局卫生健康的国之重器,也是破解临床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平台。希望本次会议中,各位同仁能加强友谊与合作,继续为我国血液学的光明未来不懈努力。

 

胡豫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院士表示,恭喜以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为带头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希望各位同道继续协作共赢,完善创新体系,引领科研成果转化!

 

黄晓军院士致辞

 

会议拾萃——创新之光照亮我国血液学领域前行之路

 

01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在项目中培养青年人才、锻造有国际竞争力团队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分享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改进我国鼻咽癌诊治困境的经验:团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在培养青年人才,推进精准放疗、改进分期标准、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放化疗强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成绩突出,改写国内外指南的同时,也让全球患者实现更大获益。

 

马骏院士报告

 

沈志祥教授、吴德沛教授主持

 

02 以创新之光照亮肝癌研究前行之路

 

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表示,近年来肝癌研究所在改善我国肝癌诊疗水平上取得诸多进展:建立小分子核糖核酸Panel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证实循环肿瘤细胞(≥2)是预测转移复发的新型标志物;免疫、靶向及转化治疗也有效改善了晚期肝癌预后。

 

樊嘉院士报告

 

马军教授、刘启发教授主持

 

03 创新驱动中国血液病学的发展

 

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张晓辉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的主持下,黄晓军院士分享了“以整合理念打破局限,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医学创新之路”的重要经验。“北京方案”是我国原创技术改变世界格局的范例,引领全球进入人人有供者新时代;同时CD7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无缝对接”可实现多重获益。

 

黄晓军院士报告

 

张晓辉教授、张曦教授主持

 

04 出凝血疾病转化创新研究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肖志坚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的主持下,胡豫教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近年来在探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遗传因素、创建VTE分子诊断体系、从靶向治疗研究到血栓清除术的转化应用、推动国产出凝血新药的临床研究开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胡豫教授报告

 

肖志坚教授、侯明教授主持

 

05 血液肿瘤免疫治疗新探索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少元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王建祥教授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在探索新靶点新疗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白介素(IL)10 CAR-T可延长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生存期;不同靶点CAR-T疗法具有良好的杀伤效果;自然杀伤细胞饲养层细胞体系可有效扩增等。

 

王建祥教授报告

 

纪春岩教授、王少元教授主持

 

06 中国与美国CAR-T细胞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施均教授的主持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开林教授指出,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抗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疗法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完全可以比肩美国,中国细胞治疗行业监管体系的双轨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CAR-T研究的进步,价格下调让更多患者可及是CAR-T发展的必然趋势。

 

徐开林教授报告

 

牛挺教授、施均教授主持

 

07 淋巴结滤泡辅助T细胞淋巴瘤(nTFHL)诊疗进展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季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分享了nTFHL(AITL)治疗经验:一线CHOP方案疗效欠佳,有条件的患者应考虑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HDACi联合方案在滤泡性辅助T细胞表型淋巴瘤中获益;复发/难治AITL新药单药疗效有限,需进一步探索联合治疗方案。

 

李建勇教授报告

 

王季石教授、周道斌教授主持

 

08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之路——血液病医院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林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通过建立精确诊断与规范治疗体系延长骨髓瘤患者生存的重要经验,并指出靶向肿瘤细胞与微环境动态预后分层驱动的整体治疗是未来进一步改善骨髓瘤患者生存的希望与出路。

 

邱录贵教授报告

 

宋永平教授、刘林教授主持

 

此外,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巡讲论坛中,众专家深度剖析了《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4)》、《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4)》,为我国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9号下午主论坛精彩内容

 

大会致辞——中外互鉴,共议血液转化与创新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主持本次大会,赵维莅教授、侯明教授、牛挺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剑教授发表致辞并表示,国际交流和科研创新一直是血液领域蓬勃发展的驱动力量,本场大会汇集骨髓瘤、淋巴瘤等不同血液疾病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并进行学术探讨,期待各位同道们积极参与,有所收获!

 

许彭鹏教授主持,赵维莅教授、侯明教授、牛挺教授和李剑教授致辞

 

会议拾萃——创新与转化引领血液领域未来的发展

 

Session 1 老年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选择——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和欧洲血液学协会年会的更新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的主持下,法国里尔大学医院Thierry Facon教授表示,以CD38单抗为基础的四药联用方案已经成为80岁以下NDMM患者的治疗新标准,患者生存现状逐渐得到改善;体质和虚弱程度仍然是MM治疗中重要的考虑因素,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和策略;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细胞疗法在MM中的疗效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Thierry Facon教授报告

 

李娟教授、糜坚青教授主持

 

Session 2 CLL持续治疗还是有限疗程,MRD指导策略正在进行中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和的主持下,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Paolo Ghia教授介绍了当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在欧洲的治疗选择并表示,在有限的疗效方案外,微小残留病(MRD)指导下的治疗策略可能实现CLL患者疗效的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追求治愈;CLL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疾病情况、患者情况、药物情况以及患者的自我倾向性,最终选择治疗策略时需充分进行个体化指导。

 

Paolo Ghia教授报告

 

蔡真教授、刘澎教授主持

 

Session 3 成人ALL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在西北大学医学院陈协群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常英军教授的主持下,圣路易大学血液、免疫及肿瘤研究所Hervé Dombret教授分享了成人ALL诊疗的最新进展。当前ALL亚特征鉴定使其风险分类和治疗分层得以细化。新型靶向药物和基于抗体的药物应用于一线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住院患者的结局。

 

Hervé Dombret教授报告

 

陈协群教授、常英军教授主持

 

Session 4 T细胞淋巴瘤进展:从分型到临床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庆曙教授的主持下,三星医疗中心金元锡教授分享了T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ECHELON-2研究显示,A+CHP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显著改善了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期、总生存(OS)期。Guidance-03研究显示,靶向药物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相比,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可以显著改善CR率。

 

金元锡教授报告

 

徐雅靖教授、曾庆曙教授主持

 

Session 5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管理策略进展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杜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的主持下,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机构淋巴瘤中心主席的Laurie Sehn教授分享了DLBCL的管理策略进展。Sehn教授表示传统的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一直是DLBCL标准治疗方案,但是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新型治疗手段也在慢慢崭露头角。除此之外,各种新型药物联合传统化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开展,有望为DLBCL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为他们的生命延续带来更多希望。

 

Laurie Sehn教授报告

 

杜欣教授、王景文教授主持

 

Session 6 淋巴瘤中应用液体活检技术

 

随后来自瑞士贝林佐纳肿瘤研究所的Davide Rossi教授表示: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等标志物可帮助淋巴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治疗反应监测、及MRD的检测等,对于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Davide Rossi教授报告

 

在杜欣教授和王景文教授的主持下,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范磊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正明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以及Laurie Sehn教授、Davide Rossi教授、Won Seog Kim教授和Hervé Dombret教授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展开了热烈讨论。近些年淋巴瘤领域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是仍存在众多未满足的需求,如携带TP53突变这一不良预后的患者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案,希望未来领域可以持续探索,为更多不良预后的淋巴瘤患者生存带来改善。

 

讨论环节

 

Session 7 DLBCL的临床经验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范磊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Tatyana Grinenko教授的主持下,Georg Lenz教授表示:对于DLBCL亚型的患者,使用Pola-R-CHP 方案替代R-CHOP取得了较好疗效,而在年轻的高风险患者中,使用Pola-R-CHP 方案替代R-CHOEP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Georg Lenz教授报告

 

范磊教授、Tatyana Grinenko教授主持

 

Session 8 DLBCL特定基因亚组的免疫治疗进展

 

赵维莅教授进一步分享了有关DLBCL特定基因亚组的免疫治疗进展并表示:淋巴瘤的微环境在DLBCL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DLBCL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基因亚型分类有助于揭示DLBCL中的基因组异质性,基于基因亚型的免疫化疗,作为一种特定疗法,也会影响微环境的改变。在靶向治疗时代,无化疗的免疫疗法为重新编程DLBCL中的肿瘤微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赵维莅教授报告

 

在后续的讨论环节,在范磊教授和Tatyana Grinenko教授的主持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沈建箴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赵培起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霞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晶教授与赵维莅教授、Georg Lenz教授分享了对于DLBCL真实世界治疗的经验,并且基于现有的医学数据对于未来DLBCL治疗的发展方向积极出谋划策,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讨论环节

 

Session 9 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DLBCL治疗中的发展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瑞滨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的主持下,墨尔本彼得·麦卡勒姆(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Michael Dickinson教授表示,双特异性抗体在具有代表性的试验人群中展现出了深度、持久的缓解,其联合方案也已被证明可提高CR率,有望改变DLBCL的一线治疗。

 

Michael Dickinson教授报告

 

黄瑞滨教授、王亮教授主持

 

Session10 双特异性抗体在复发/难治性DLBCL治疗中的发展

 

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Norbert Schmitz教授深入解读了移植及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进展并表示,R/R DLBCL患者在大剂量免疫化疗、ASCT失败后,接受CAR-T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预后。

 

Norbert Schmitz教授报告

 

随后,两位讲者与黄瑞滨教授、王亮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许彭鹏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杨海燕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围绕临床实践中常用的R/R DLBCL治疗方案、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等展开了深入交流。

 

讨论环节

 

30号上午主论坛精彩内容

 

大会致辞——躬行实践,共话血液转化与创新进展

 

在糜坚青教授和刘澎教授的主持下,大会缓缓拉开序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开彦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邵宗鸿教授和国际杂志《Leukemia》主编Robert Peter Gale教授上台发表致辞并表示,过去上海开启了中国血液领域创新与转化的先河,如今创新和转化已成为我国学术的发展大势,中国临床研究和科研成果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期待全球血液专家们在这样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化平台积极探讨,交流新思!

 

刘开彦教授、纪春岩教授、邵宗鸿教授、Robert Peter Gale教授致辞

 

会议拾萃——创新与转化引领血液领域未来的发展

 

09 新世纪再障新理念

 

在刘开彦教授和牛挺教授的主持下,邵宗鸿教授介绍了新世纪再障新理念。新世纪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断从疾病本质出发,将AA与不同血细胞减少症作出鉴别,并深入免疫抑制治疗(IST)的选择研究,免疫抑制+刺激造血方式实现了AA患者70%-90%治疗有效率。

 

邵宗鸿教授报告

 

刘开彦教授、牛挺教授主持

 

10 细胞治疗的新产品与新策略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方平教授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河教授介绍了CAR-T细胞研发与临床转化进展。团队采用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定点整合和非病毒传递方法成功制备CAR-T细胞并显著提升疗效,率先发表双靶点CAR-T和CD7通用型CAR-T的研究成果,还将CD7 CAR-T与HSCT结合,最大限度避免毒副反应并保障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长期存续,同时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

 

黄河教授报告

 

陈方平教授、张连生教授主持

 

1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体液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韩悦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彭军教授指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以机体的免疫失耐受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增多(包括自身抗体介导的致敏血小板在脾脏中被吞噬,脱糖血小板在肝脏中被破坏,机械力信号介导的血小板破坏等)和生成减少(主要为巨核细胞的凋亡异常所致)为发病机制。

 

彭军教授报告

 

韩悦教授、孙自敏教授主持

 

12 ITP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仁池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张磊教授强调,目前ITP治疗主要包括促进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和抑制血小板破坏及清除。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新生儿Fc受体抑制剂等新兴治疗手段不断涌现,ITP正逐步向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模式发展。

 

张磊教授报告

 

杨仁池教授、赖永榕教授主持

 

13 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问题和探索尝试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周凡教授的主持下,梁爱斌教授介绍了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问题和探索尝试。研究显示,CD19 CAR-T疗法可为单独DEL异常及单独TP53异常的患者实现和无相关遗传学异常患者相近的短期预后;CD19 CAR-T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部分改善TP53突变的R/R DLBCL患者预后;CAR-T联合HSCT可显著改善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其中既往治疗≤3线和CR患者预后更佳。

 

梁爱斌教授报告

 

杨林花教授、周凡教授主持

 

14 重症凝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中兴教授的主持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吕奔教授表示,高迁移率族蛋白B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1途径可介导细胞焦亡,诱发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促进多脏器衰竭。回顾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均验证肝素在脓毒症中的疗效,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吕奔教授报告

 

高素君教授、姜中兴教授主持

 

15 多能干细胞在再生及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洁平教授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崔丽娟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捷凯教授表示,多能干细胞的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给多种疾病治疗带来希望。细胞谱系解析与功能重塑是精准生物治疗干预的关键基础,基于谱系决定机制探索功能性免疫细胞再生新策略、开发诱导免疫细胞再生新技术是临床重点探索方向。

 

陈捷凯教授报告

 

陈洁平教授、崔丽娟教授主持

 

16 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罗建民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树叶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表示,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需综合考虑疾病遗传学异常,患者年龄、体能状态,治疗缓解的深度、持续时间等,治疗需以疗效最大化、危险分层指导、患者耐受性适配为原则。

 

侯健教授报告

 

罗建民教授、王树叶教授主持

 

17 汇聚全球专家与数据:推动高水平研究顶刊发表

 

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的主持下,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罗晟教授以“早期联合用药探索研究”为例分享了如何基于全球数据发表高质量期刊。高质量联合用药研究的开展需从机制合理性、单药的临床数据、剂量安全性、样本量规划、历史对照的选择以及与拟开展研究的可对比性、严谨的析因分析等方面综合考量。

 

罗晟教授报告

 

刘竞教授、刘澎教授主持

 

其他会场围绕细胞治疗、靶向疗法、医学人文与药物研发等专题也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学术探讨。在全球各地血液专家学者们的积极交流互鉴中,2024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主会场已接近尾声,赵维莅教授和梁爱斌教授对大会做出总结并表示,转化和创新始终是血液学领域蓬勃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协作和友情也是大会永恒的背景,非常感谢在座各位专家们的积极参与,此次大会虽已告一段落,但希望在2025年的血液学转化和创新大会上,各位专家同道们还能如约而至,为血液领域未来的创新和发展继续努力。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