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11:49:17来源:骨科在线orthonline阅读:547次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轻微外力或无明显外伤即可发生,表现为疼痛、畸形、功能受限,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椎体压缩骨折复位后产生骨缺损,常需植骨填充修复。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经皮椎体强化术与开放性手术。骨水泥强化、合理骨植入及抗拔出内固定是骨修复治疗重要组成。不同类型骨水泥材料和新型椎体强化技术为伤椎骨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本共识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参照文献检索结果及专家调研意见,对常用椎体骨修复材料、椎体骨修复策略以及椎体骨修复术后注意事项等临床中常见争议问题进行阐述,期望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预后,并推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修复临床规范化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是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之一,骨质疏松症会引起脊柱椎体骨强度不同程度减低,病人可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情况下发生椎体高度减少。OVCFs呈现出明显年龄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加,特别是绝经后女性,OVCFs患病率逐渐升高,60~69岁患病率为22.6%,80岁以上高达58.1%[1]。
OVCFs可导致病人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脊柱畸形、活动能力下降、肺功能下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OVCFs病人与普通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相比,骨折后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后者,男性病人更为显著。OVCFs起病隐匿,发病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群危害极大,需医患双方予以高度重视[3-4]。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