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中国之声 | 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团队基于大规模队列提出中国人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不稳定性预测的决策树模型

2024-08-02 10:45:34来源:北京天坛医院阅读:116次

 

2024年7月22日,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上发表题目为A Decision Tree Model to Help Treatment Decision‑Making for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Multi‑center,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in a Large Chinese Cohort的文章(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037513/),文铮博士聂欣博士为共同一作,刘清源博士Chengcheng Zhu教授李江安教授王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颅内动脉瘤被形象地称为“脑内不定时炸弹”,但目前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生长破裂风险(不稳定性)欠缺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方法。既往的PHASES和ELAPSS评分,缺乏对中国人群中UIA特点的探讨。虽然国内有部分研究提出了一些UIA风险评估模型,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小样本、单中心以及横断面非自然病史的研究。因此尚无较好的方式来评估中国人群UIA的不稳定风险。

本研究基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建立和纳入了IARP-CP、100-Project phase-I和The 100-Project phase-II三大中国前瞻性、多中心UIA队列,共有全国46家中心参与本项研究,总共纳入1376名接受保守治疗的UIA患者,进行了至少4年的临床影像随访。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线时形态学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决策树模型,以实现决策因素的可视化,增加模型的临床实用性。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病病史(HR, 1.54 [95%CI, 1.14-2.09])、aspect ratio(HR, 1.22 [95%CI, 1.17-1.28])、size ratio(HR, 1.31 [95%CI, 1.23-1.41])、动脉瘤位于分叉部位(HR, 2.05 [95%CI, 1.52-2.78])和动脉瘤不规则形状(HR, 4.30 [95%CI, 3.19-5.80])与UIA在4年内的不稳定性显著相关。通过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数据表明,纳入这些因素的决策树模型可准确地预测UIA在4年内的不稳定性(AUC, 0.88 [95%CI, 0.79-0.97]),并且预测效果显著优于PHASES评分(AUC, 0.77 [95%CI, 0.67-0.86])和ELAPSS评分(0.76 [95%CI, 0.66-0.86])。

进一步分析显示,该模型对于UIA不稳定风险的判断能力不劣于高年资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生(AUC,0.83 vs. 0.86,P > 0.05)。在该决策树模型的辅助下,显著提高了低年资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医生(工作经验在5年以内)对具有高不稳定风险的UIA的准确性(AUC从0.63提高至0.82,P<0.001)。

该研究为中国人群中UIA的不稳定性风险评估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项可靠的决策辅助工具,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作用。这也标志着我们在智能评估中国人群未破裂动脉瘤不稳定性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共同第一作者简介

文铮 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医师,医学博士,在站博士后,师从王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参与十四五“脑心共患病”慢病防治计划、十三五“神经外科复合手术”重点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湖顶尖专家团队计划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的实施,参与筹划抗板严重自发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登记队列(SAP-ICH队列)、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早期抗板治疗队列(ESTART队列)等多个队列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等论著3篇。

聂欣 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医学博士,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十四五“脑心共患病”慢病防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湖顶尖专家团队计划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的实施,参与抗板严重自发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登记队列(SAP-ICH队列)、自发性脑出血术后早期抗板治疗队列(ESTART队列)等多个队列的研究。发表脑血管疾病相关学术论文2篇。

共同通讯作者简介

王硕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神经系统临床研究中心PI,英国皇家医学会外籍会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

  • 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及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和研究工作,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在脑血管病手术中运用功能磁共振、神经导航、荧光造影、电生理监测、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等辅助技术,大大提高了脑血管病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同时还从事了一系列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机制、脑血管畸形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现已获得国家及省部科技奖励1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bulletin、Radiology、Stroke、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Neurosurgery、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担任主编和副主编出版专著9部、教材4部

  • 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多个相关的实施。现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项目和一项“太湖人才计划”的“顶尖专家团队”项目。先后获得“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十百千’计划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卫生部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全国普及计划’核心专家”、“卫生部人才中心全国领域专家”和吴阶平-保罗杨森奖

刘清源 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北京天坛医院王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现主持一项国家级课题和一项省市级课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十四五“脑心共患病”常见多发病防治计划、十三五“神经外科复合手术”重点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湖顶尖专家团队计划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的实施

  • 目前为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Brain Sciences特邀编辑,同时还担任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Frontiers系列和Brain Sciences等期刊的审稿人

  • 以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身份在Science Bulletin、Rad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Stroke、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期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李江安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任医师,博士

  • 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创伤学组委员

  •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及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研究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无锡市科技局及卫健委科研项目各一项,2020年入选无锡市“双百”中青年后备拔尖人才。以第一作 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 科杂志等论著近20篇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