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热烈祝贺 | 国家科学技术奖——潘湘斌:为全世界的心脏病治疗领域提供“中国方案”

2024-08-06 09:12:48来源:北京科协阅读:67次

7月5日,一次跨越2000多公里完全远程操作的心脏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多模态数字化手术室圆满完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心脏病中心主任潘湘斌及团队,在京通过操作摇杆和按键,隔空应用机器人操控二尖瓣修复器械,为远在深圳的患者植入瓣膜夹,进行修复二尖瓣。

 

手术历时20余分钟,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二尖瓣反流由重度反流转为微量反流,手术圆满成功。

 

这一技术让患者无需“开刀”,而且在手术中全程通过超声引导实时显示心脏三维结构,同时充分发挥机器人多维精准定向能力,无需大型放射线设备,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日前,这项潘湘斌牵头的“超声引导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及产品体系创建与国内外推广应用”项目荣获了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荣誉的背后是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今天我们就随他一起,走进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背后的故事。

 

一切为了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发病率为0.7%~0.9%。我国现存患者约400万例,每年新出生患儿约16万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潘湘斌表示,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往往需要建立体外循环,让心脏短时间停跳,打开心脏进行修补治疗。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开胸手术、体外循环,每一个因素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小的损伤。“作为一名心外科医师,看着每天挤在诊室门口那些心急如焚的家长,我们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这些本就不幸的患者少受苦?”

 

 

20世纪,西方国家借助X射线和造影剂,让医生在不开胸的情况下也能看清患者心脏内部的情况,并通过穿入体内的一根细导管对患处进行治疗,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这也有弊端,X射线对医患双方都有辐射损伤,而造影剂需要通过肝肾进行代谢,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也可能造成损伤。

 

因此,为了让患儿获得创伤更小、效果更好的治疗,我国医学工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走上了微创介入治疗探索之路。

 

不开刀、不全麻,无放射线治疗心脏病

 

2010年,潘湘斌带领团队开始尝试一种更便捷、对医患双方损伤更小,且能很好地“看清”心脏的方法——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

 

潘湘斌指出,任何手术治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得见。如果看不见,则一切都无从谈起。以外科手术为例,外科手术反复强调“显露”——手术视野的暴露要清楚,要求术者在手术时一定要充分打开心脏,从而方便进行后续操作。

 

在介入手术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巧妙地建立一套生态体系,运用造影剂在X射线的引导下实现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然而,X射线的使用仍存在许多问题,采用超声替代造影剂则能为患者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具体有四大优势:

 

第一,不用暴露在X射线下。保护患者免受X射线对眼睛、骨髓、乳腺、甲状腺、生殖腺的影响。 

  

第二,不用使用造影剂。避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使用造影剂对肝、肾功能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三,节约医疗费用。因为使用X射线的设备、复合手术室、导管室的费用十分昂贵,而超声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医疗器械,已在各医院得到普遍应用,且方便携带。

 

第四,便于推广应用。医院只需拥有一台小巧的超声机即可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即使在偏远贫困地区,术者和患者也无需受限于设备因素。

 

“我们阜外医院甚至可以在门诊开展手术,病人都不需要住院,也不需要导管室或复合手术室。”潘湘斌补充说。

 

2016年,由潘湘斌带领的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团队,在不断探索和改良后,首创了由复合技术团队在外科手术室进行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先心病技术,实现了“不开刀、不用放射线、不用全麻气管插管”治疗心脏病的目标。

 

潘湘斌团队合影

 

经过数年临床探索,超声技术与各类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结合的案例不断落地和传播,尤其在二尖瓣反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世界各地心脏介入医生的认可与关注。

 

目前,阜外医院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成功率达97%以上,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此基础上,潘湘斌团队再接再厉,接连首创了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等多项技术。

 

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近年来,潘湘斌团队多次受邀到法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现场手术,中国医生为全球心脏病治疗领域提供了“中国方案”。

潘湘斌团队的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攻克了欧美治疗技术医源性损伤大、风险高的难题,开创了心血管病“上门手术”的新模式,在68个国家1042 家医疗机构应用,已挽救患者20.4万人。其成果因“显著降低成员国医疗服务能力差异”的突出贡献,获世卫组织科技创新奖,并突破性地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推广项目,获得了资金及全球体系的支持。

 

潘湘斌将中国原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多国医生,广受好评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在长期的‘跟跑’和积累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句话的重量。”潘湘斌说。目前,我国心血管治疗技术、器械和设备关键核心技术仍需加快突破,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原创的技术及产品体系,创造新的模式,从而提高全国,特别是基层的心血管病防治能力。

 

参考资料: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

2.新华网.“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潘湘斌: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病人

3.南方都市报.医学专家潘湘斌:不开刀,救下了患心脏病的孕妇和她的孩子

4.医师报循环频道.喜报 | 不开刀,无放射线治疗心脏病,潘湘斌教授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5.中国医学信息导报.科技奖专题 · 一等奖 | 潘湘斌教授:从“跟跑”西方到首创“中国方案”开创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新方法

6.北京青联.青•喜讯 | 祝贺!潘湘斌委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7.中国循环杂志.阜外医院潘湘斌团队完成跨越2000公里的手术!国产机器人超声引导二尖瓣介入治疗成功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