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NCLM 2024专题报道 | 微生物组标志物与人类疾病

2024-08-29 17:19:34来源: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阅读:119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时间:2024/08/22~08/24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进入会议

 

2024年8月23日下午,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微生物组标志物与人类疾病专题会议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103B厅顺利举行。本专题由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周宏伟院长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洸医院李敏教授担任专题负责人,由李敏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曹敬荣教授主持。会议召集了国内知名的5位专家和6位青年检验工作者及研究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分享了人类疾病中的微生物组标志物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
 
在报告开始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周宏伟院长作开场致词,简要介绍了微生态领域的前景和在转化中的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彦教授带来了《微生态医学标志物鉴定与干预》。首先,何教授提到:未来检验应该做什么?他认为标志物的创新是检验医学的重要创新方向,而共生人体微生态隐藏着新的疾病标志物,人体微生态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是微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方式。他们通过病例对照试验、菌群发育和菌群生物钟等方向从宏观、微观、细菌和宿主受体之间阐明微生态及其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微生态不仅用于诊断,是否可以能做到诊断到干预的闭环?其团队还专注于靶向关键特征的菌群进行干预和技术研发,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最后何教授也提到,微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关键菌关键机制依然缺乏大量描述,缺乏基于明确机制的转化,需要更多的循证支持。微生态事业如火如荼,他也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微生态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萦晅教授带来了《肠菌与大肠癌:我们团队的观点》报告。房静远教授陈萦晅教授十年来专注于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的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他们通过多中心回顾性、前瞻性研究筛查队列、验证队列,发现共生梭菌产生支链氨基酸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大肠癌发生。此外,他们还发现具核梭杆菌促进传统腺瘤摘除后复发,其丰度还能预测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这提示微生态可能是潜在治疗靶点。因此他们利用盐酸小檗碱或阿伐他丁干预肠道菌群阐明大肠腺瘤摘除后再发机制和阿伐他汀降低肠癌的机制。在宿主方面,他们阐明具核梭杆菌RadD与宿主膜受体CD147结合介导具核梭杆菌对肠癌细胞的粘附。以上结果都揭示了肠菌在大肠癌预警和筛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教授团队带来《人体微生物组与心脑血管疾病》精彩报告。郑教授团队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相关疾病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致力于让肠道菌群干预进入心脑血管治疗的第一线。报告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和三甲基-5-氨基戊酸(TMAVA)在血管衰老、心脏肥大、心力衰竭、以及高脂饮食引起的心肌肥厚和功能障碍中的促进作用,并从治疗的角度提出DT-109可作为一种新型口腔三肽候选药物,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潜力。最后,郑教授团队介绍了CX43-PARP1-NAD+轴在衰老相关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提出希望肠道菌群逐渐会进入心脑血管治疗的第一线的愿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敏教授带来了《人体微生物组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精彩报告。李敏教授首先介绍了菌群稳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菌群研究中应用的多组学技术进展,以及呼吸道菌群研究中的新进展。李敏教授接下来从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呼吸道菌群发育的角度介绍了表皮葡萄球菌对病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并重点介绍了团队基于菌群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发现非水溶性抗菌分子以囊泡形式发挥作用,并完成产稳定性差抗菌分子的共生菌改造。在鼻腔菌群与人类疾病的研究中,李敏教授团队发现唾液链球菌是过敏性鼻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菌群标志物。最后,李敏教授总结了呼吸道菌群研究中的视角及转化。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艳教授带来《从内分泌失调到抑郁症肠道菌群的临床研究》精彩报告。李艳教授首先介绍了稳态医学理论,提出认清疾病本质,需要进行系统研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存在重要联系,肠道菌群与诸多疾病有关,且肠道菌群对性激素代谢潜力巨大。李教授团队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证实了性激素水平降低在抑郁中的作用,并找出了关键肠菌以及发挥激素降解作用的关键酶。最后,李艳教授提出需要合理膳食,维持性激素平衡以及肠菌平衡,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接下来,何彦教授主持了来自全国各家医院青年检验工作者的口头汇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吴钰烨带来了《The global dissemination and expansion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Goldcoast: a whole genome sequencing-based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y》的口头汇报,本研究强调了S. Goldcoast的全球出现和地理分布,以及国际传播和多重耐药性的获得。这些发现强调了从one-health角度管理多重耐药沙门菌感染的重要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妍带来了《A new rapid drug susceptibilit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ingle cell morphology analysis》的口头汇报,通过构建快速药敏新方法,分割模型和数据库搭建、人工智能药敏预测,将获得药敏结果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
 
昆明市儿童医院蒋鸿超带来了《Genetic Analysis of coxsackievirus A4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in Kunming》的口头汇报,阐明疫苗应用以后,EV-A71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的病原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多价疫苗的研发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黄媚带来了《Outer Membrane Vesicles Derived from Maternal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Are a Mechanism for blaKPC Genes Vertically Transferring to Infant through Placental Barrier》的口头汇报,证实母体来源的CRKp-OMVs可携带blaKPC基因经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以及CRKp-OMVs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增加胎盘屏障通透性,提出母婴间耐药基因的垂直传播存在新的理论机制——始于分娩前。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郝莹莹带来了《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ytic Bacteriophage vB_KpnP_23: A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Candidate Against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口头汇报,郝老师阐述了噬菌体疗法的发展、现状以及她们团队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烈性噬菌体的性质和特点,并对未来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展望和设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齐灿灿带来了《Vaginal microbiome and sexually-transmitted pathogens in Chinese reproductive-age women: a multi-center longitudinal population cohort study》的口头汇报,描绘了中国育龄期女性的生殖道菌群分布,识别出68种核心菌种。主要的主导菌为Liners、l.crispatus、G.vaginalis,其中L.iners主导的女性占比最大,TCT异常的人群中Shannon多样性显著升高,G.vaginalis等厌氧菌显著升高,并且阴道微生物能够在HPV的基础上提高对TCT异常的预测能力。
 
在本次微生物组标志物与人类疾病专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微生物组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会议现场座无虚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还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许多参会者对精彩的主题演讲赞不绝口,大家积极交流经验,探讨合作机会。
 
会议最后,李敏教授表示本次专题报告围绕微生物组标志物与人类疾病进行了深入探讨,兼具深度和广度,是一场融合和创新的学术盛宴。至此,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微生物组标志物与人类疾病专题会议顺利结束!期待明年再聚,共同续写微生物组研究和转化的辉煌篇章!
宣传员:
向国秀,秦娟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
暴欣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