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5:25:58来源: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阅读:18次
2024年8月24日下午,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肿瘤免疫学治疗进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创新专题会议在杭州博览中心顺利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陈福祥教授担任专题负责人。专题围绕“肿瘤免疫学治疗进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创新”,就肿瘤免疫的相关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和诊断标志物的探索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吸引了广大同行的热切关注。
专题开场由专题负责人陈福祥教授致辞,热烈欢迎与会专家,表示专题有幸邀请到国内外临床和检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肿瘤免疫学治疗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进展,相信参会者一定会有所收获。
专题上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陈福祥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陈凤花教授主持。
来自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的严俊教授介绍了“训练免疫”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严俊教授首先简要总结了当前癌症免疫治疗的方法及“训练免疫”的概念,并探讨了当前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严教授重点分享了β-葡聚糖训练的巨噬细胞影响肿瘤肺转移的作用及机制。为“训练免疫”诱导的免疫治疗提出了新的代谢途径,提示经过训练的先天免疫细胞有望作为癌症过继细胞治疗的新方法。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的王书奎教授介绍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重塑结直肠癌转移微环境的作用及机制,提出寻找结直肠癌诊疗的有效标志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王教授重点解析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结合单细胞测序的优势,王教授团队构建了结直肠癌早期预测模型,并介绍了该模型在临床诊疗中的具体应用。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杜鲁涛教授介绍了肿瘤新型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提出寻找新型肿瘤标志物,建立检测技术并实现临床应用是检验医学面临的重要难题。杜教授以“肿瘤甲基化标志物诊断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为突破点,通过组学数据筛选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筛查及精准检测提供了新的策略。未来拟开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加强新型肿瘤标志物的研发和转化。
专题下半场由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王利新教授和青海省人民医院的刘兰民教授主持。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文文教授讲述了肝胆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肝癌方面,文教授介绍了SPP1+TAM促进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是诱导T细胞趋于终末化,促进肿瘤干性。胆囊癌方面,文教授团队发现OLFM4在胆囊癌组织中显著升高,通过MAPK-AP1轴增强PD-L1的表达并招募TAM,在促进肿瘤逃逸微环境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宋昕阳教授介绍了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免疫调节功能作用。宋教授重点解析了肠道微生物介导的脂质代谢网络及其产物调控宿主黏膜免疫细胞亚群发育、成熟与功能的分子信号机制,分享了共生微生物胆汁酸代谢物调控肠道调节性T细胞稳态的分子机制以及人体共生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酸异构体调控宿主小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命运分化的功能机制,为系统解码共生微生物调控黏膜免疫系统运行的深层规律提供了高效的技术路径。
除了以上五位专家,本分会场还有十位青年学者进行口头发言,分享了宝贵经验。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袁寒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肖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孙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徐洪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张雅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刘晶、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何成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史诗雅、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任鹤菲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柳冰。通过分会场讲者的精彩报告和各位专家的精辟点评,给与会者们带来了难忘的学术盛宴。
本场专题会大咖云集,会场座无虚席,到会听众反应热烈。最后,陈福祥教授简要总结了本次专题的主要内容,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汇报和各位同道对专题的大力支持,并宣布专题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