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14:49:53来源: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阅读:33次
2024年8月23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与新技术专题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多功能厅C顺利召开。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穆红教授担任专题负责人,邀请了六位业界知名专家家进行专题演讲,分别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卢志明教授、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建宏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蒋黎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唱凯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穆红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琳教授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周春雷主任担任会议主持。
本次专题会议聚焦当前检验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探讨在新形势下检验科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主动应对DRGs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挑战;并介绍了检验行业的新技术新突破以及新兴技术如何逐步实现标准化、LDT实验如何在检验科开展等话题。
卢志明教授的讲课题目为《提高服务能力助力检验医学高质量发展》。卢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检验医学发展的现状。新冠疫情促进了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面临着医保控费、试剂、耗材的集采、技耗分离的挑战。检验医学只有不断满足临床医生、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管理,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的判断等需要,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卢志明教授介绍了质谱、NGS等新技术在山东省立医院开展的情况,通过引进新技术增强检验科服务能力,并通过紧密医联体扩大服务范围。
赵建宏教授的讲座题目为《临床实验室EQA/PT—当前医院绩效考核的抓手》。他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自2019年起,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落实功能定位,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也就是拟通过“一把尺子”衡量比较全国公立医院,引导公立医院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室间质量评价/能力验证(EQA/PT)参加率与不合格率是纳入对临床实验室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本演讲介绍了我国管理医疗机构当前政策走向,临床实验室绩效考核要求以及具体实施流程进行介绍。
蒋黎教授做了《实验室高通量测序检出遗传性变异的质量控制及能力验证》的报告。蒋教授总结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在遗传变异检测方面的经验,详细介绍了NGS性能评价指标的应用、高通量测序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的难点及性能验证的方法和参数。蒋黎教授检验前、中、后全流程质量管理的角度,详述了遗传变异基因检测的样本采集、预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建立、PCR扩增、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涉及湿实验与干实验各个环节的管理要点和质量控制标准,并概括了我国NGS实验室间比对的开展情况。
唱凯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多学科交叉助力液体活检新技术》,他介绍了本人及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利用NDA分子纳米结构形成的超分枝树状DNA、DNA纳米“扇贝”、3D纳米网状结构、熵驱动DNA电路等功能DNA纳米结构,捕获并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外囊泡、循环肿瘤核酸等靶分子,利用声波诱导的细胞外囊泡分离技术以及纳米分子传感器方面的成就。
穆红教授做了《医工结合助力检验技术革新》的报告。穆红主任首先概述了医工结合是检验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接下来阐述了我国近年来医工结合推动国产质谱、生物传感器、新型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重点介绍了利用分子结构借鉴与改装形成的新型传感器在β内酰胺酶亚型检测中的应用。
王洪教授做了题为《前沿质谱蛋白质组技术研发和血液生态研究》的学术讲座。王洪教授介绍了他们研发了一种基于超长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平台,比标准色谱梯度长度提升10倍,实现了常态化定量检测人体细胞中超过3万种肽段和超过12,000种蛋白质,进一步结合超高分辨二维液相色谱、多靶标化学标记、数据库混合引擎搜索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二级图谱修正等,成功建立了一种高通量、高灵敏、高深度的二代蛋白质组学技术。王洪教授团队针对血液成分的高度复杂性,通过分级分馏策略,开发了迄今为止最深的微量血浆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以挖掘基本临床诊断的标志物。最后,通过结合多种前沿多组学技术驱动的血液生态研究成功开发精准预警系统性疾病临床不良事件的多维标志物模型。
除专题报告外,现场还有六位青年检验学者通过口头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他们是: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卜凯宁、广东省人民医院赵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侯启卓、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段昕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骆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超超。
本场专题会议各位授课专家和青年学者带来的精彩汇报吸引了100多位参会代表现场学习,大家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将讲座重点内容拍照保留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大会为各位参会代表提供了丰盛的学术盛宴和难得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内容精彩纷呈,现场听众反响热烈。在此,我们对出席大会的授课专家、主持人、青年学者及现场参会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