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16:32:32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阅读:52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眼科学术大会 时间:2024/09/04~09/08 地点:武汉国际会议中心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 进入会议
如何看待全国眼科年会?
范先群教授:全国眼科年会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眼科学术会议,为全国眼科同道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最重要的交流平台,对我国眼科学发展和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本次大会学组带来了哪些新鲜的内容,哪些成果和观点进行分享?
范先群教授:本次大会上,眼整形眼眶病学组会议围绕眼眶病、眼肿瘤、眼整形、眼睑病、泪道病等主题展开,内容涉及诊疗规范、技术创新、临床研究和发病机制探索等方面。本学组特邀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医院威尔斯眼科医院Carol Shields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墨菲尔德眼科医院Bertil Damato教授、德国科隆大学Ludwig Heindl教授等国际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他们与国内专家一道,就视网膜母细胞瘤动脉介入化疗、葡萄膜黑色素瘤早期诊断、甲状腺眼病发病机制和转化研究、先天性眼睑畸形整复等内容,分享了国内外最新进展,给听众带来积极的收获。
本学组的主要特点,在国际上的地位?介绍一年来学组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进展。
范先群教授:学组组长范先群教授是亚太地区眼肿瘤眼病理学会第二任主席、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第五任主席。本学组主要聚焦于眼眶病、眼肿瘤等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可致盲,还可致残、致死,危害大、负担重。2023年,范先群教授领衔完成国际上首个视网膜母细胞瘤动脉介入化疗的多中心RCT研究,并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团队还完成全球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眼眶脂肪减压术,积极推动了眼眶外科手术的创新和发展。学组其他专家也从各自角度产出了一批新的成果。
怎样带领学组做后备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做法和经验?(培养新一代的眼科专业人才,关键在于哪些方面?)
范先群教授:专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特别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创造年轻人成长成才的舞台,鼓励他们去闯、去试。值得欣慰的是,上海交大九院眼科团队近几年先后涌现出了8位国家级人才,其中4位从事眼肿瘤眼眶病专业,他们已经成长为本学组专业领域的骨干。国内其他单位也陆续培养出了不少从事本专业的中青年人才。他们都是学组接力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如何看待“创新”对眼科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眼科医生应该如何在国际舞台展现实力?重点往哪些方向努力?
范先群教授:创新是眼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眼科学赢得未来的关键密码。要把基础研究作为创新的支点,布局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中长期研究;要把临床研究作为创新的最快突破点,在诊疗指南的制定上凸显中国因素;要做好创新转化的衔接,形成创新研究从基础到临床的闭环,实现滚动式良性发展。我国眼科同行已经在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方面开展了积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我们要继续秉持走出去的理念,在参与国际眼科组织、领衔国际多中心研究、开展国际会议交流、拓宽人才双向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国眼科在国际眼科舞台的地位。
觉得做眼科医生是怎样一种体验?怎样才是一个好医生?
范先群教授:眼科医生被称为光明使者,通过自己的医术治病救人,为患者带来光明,这是每一个眼科医生的价值体现。眼肿瘤可导致患者失明、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每拯救一个患者、每保住一个患者视力,意义重大。好医生应该学无止境的精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带去最好的诊疗服务。当然,要坚持职业操守,提高人文素养,可以赋能我们成为更好的眼科医生。
您对学组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期待和希望?
范先群教授:学组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改善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要大力加强创新研究,既要破解若干重要眼肿瘤眼眶病发病机制,也要力争在药物、器械等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推出具有中国标记的创新产品,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