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重症科研 | 协和团队设计全新指数可精准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

2024-09-09 17:23:43来源:北京协和医院阅读:321次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杜斌教授与周翔教授带领团队运用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创新设计出一种血管张力反应性指数。运用该指数不仅能实时、无创、快速监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还能够精准预测患者预后,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领域在血管张力评估技术上取得了又一突破。其无创性与操作的简便性,将有助于提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患者体验,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IF:9.7)。本项目得到了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的支持。

 

 

脓毒症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诱发低血压并严重减少组织灌注。血管活性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但现有的指标,如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肌力(VI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APS)评分等,均不能敏感地反馈休克患者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的效果,也就难以动态指导临床诊疗。

 

本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139例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9455例重症医学数据库(MIMIC)、4202例eICU协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的成年脓毒症患者数据,所有患者接受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团队设计出一种剂量效应指数——血压反应指数(BPRI),通过将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除以对应时刻的VIS评分计算得出,以期展示脓毒症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治疗依据。

 

团队观察发现,BPRI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呈L形。在协和队列中,当BPRI小于7.1时,随着BPRI值的降低,院内死亡风险迅速增加。当BPRI大于7.1时,随着BPRI值的增加,院内死亡风险缓慢下降。

 

A:北京协和医院队列(临界值为7.1)

B:MIMIC-IV队列(临界值为6.8)

C:eICU-CRD队列(临界值为7.2)

 

研究团队用三个大型数据库证明,BPRI可以精准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在脓毒症诊断后的一周内,BPRI在不同时间跨度内均保持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在0.7以上,表明其在脓毒症患者早期风险评估中,具有较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作为单一标志物,BPRI对院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与计算过程复杂的SOFA评分和APS几乎相同。在预测血管状况较差的老年人群(>70岁)预后方面,BPRI对院内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更为优越。此外,BPRI计算简便,可实现床旁快速评分,便于临床推广。

 

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用于识别影响患者BPRI的因素。团队发现,“是否使用呼吸支持”和“12小时液体平衡量(平衡量=入量—出量)”这两项临床干预与BPRI的变化相关。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BPRI值也较低,临床预后差,12小时液体平衡量较大的患者亦如此。研究提示,对患者进行适当液体负平衡可能对提高BPRI有益,为后续探究改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性提供方向,以期改善预后。

 

第一作者:陈妤婕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师从周翔教授。

 

共同通讯作者:周翔

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国家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国医刊》《数字医学与健康》《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重症医学杂志》、BMJ Quality & Safety(中文版)等杂志副主编或编委,获“北京榜样”等荣誉。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共同通讯作者:杜斌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为国家卫生计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