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09:22:21来源: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阅读:37次
大会现场
10月11—13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儿科学术大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大会以“合作、进取、引领”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儿科专家就领域内研究热点、前沿问题作报告与交流,为儿科医务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共同进步、展示科研与临床实践发展成果的学术平台。
▉▋▎聚焦儿科学前沿创新成果 探讨学科高质量发展路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带来了题为“高血压心脏重构诊断标准的研究和推广”的报告。张院士分享了国内外世界超声心动图相关研究以及疾病诊疗指南等前沿信息,并强调采用欧美指南的诊断阈值可导致我国高血压患者左室和左房重构的严重高估和一定程度的过度治疗,因此临床应采用中国健康成人超声心动图正常值研究的诊断阈值。此外,张院士还提出目前国际指南和文献中的超声测值的校正方法均不理想,亟须建立更为完善的校正方法。而中国健康成人超声心动图正常值研究的诊断左心室肥厚标准较国际标准可更准确地预测我国高血压患者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已被我国高血压防治和血脂管理相关指南采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学院士带来了题为“基因与疾病”的报告。张院士从遗传单位的起源——孟德尔的“基因”讲起,逐步引出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单基因病中致病突变、致病突变的表型效应等相关内容。张院士还阐述了领域内最新研究结果,目前单基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越来越快,且能导致单基因疾病的基因可能不止一万个。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带来了题为“精准肝胆外科范式与技术体系”的报告。他表示,外科正在经历由经验外科到精准外科的转变,在现代科技的孕育下,外科新概念和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现代精准外科学的宗旨是在让患者能够最大化地获益健康的前提下,统筹兼顾高效、安全、微创三个目标。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王天有教授在题为“我国儿科医师培养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中,回顾了我国儿科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儿科发展现状,分析了儿科医生培养困境并对儿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他表示,儿科医师的培养要结合当前儿童健康高质量发展模式,拓展职业发展途径、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同时要开展我国人群研究,建立相关诊疗指南,实现智慧化、标准化和同质化的儿科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桂永浩教授带来的报告题目是“迎接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到来”。他认为,我国医学教育正处于一个战略部署的重要时期,面临着巨大挑战:我国临床教育存在较大复杂性;教育质量差异大,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参差不齐;优质院校培养规模普遍较小,部分院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他表示,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模式已初具特色,医学与非医学学科的交叉融通,将引发新兴学科和新技术的喷发。
▉▋▎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 促进科学研究与诊疗技术双提升
本次大会精心设置了29个专业分会场,通过专题报告、专题发言、病例讨论、论文发言等多种交流形式,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内分泌遗传代谢分会场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罗小平教授作了题为“儿童罕见病的创新性治疗”的专题报告。罗教授介绍了罕见病的定义、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他表示,罕见病早期诊断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和预后。罕见病的治疗药物有限,国内药物可及性及保障亟待提高。创新药物研发迅速,基因治疗极具前景,应加强多中心合作,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管理、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
儿童保健分会场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毛萌教授作了从婴儿期到成人早期的临床管理的相关报告。她全方位介绍了小于胎龄儿(SGA)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了SGA定义,并从密切监测、必要时的营养补充和检查、及时转诊等3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在呼吸分会场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刘瀚旻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尚云晓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符州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重视和提高儿科呼吸疾病诊疗水平和研究能力”“六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后疫情时代基层儿科需关注的疾病防治问题”的报告。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术大会作为国内儿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之一,不仅为全国儿科医师搭建了交流学术、碰撞思想、寻求合作、增进友谊的桥梁,更在新时代背景下,成为了推动我国儿科医学事业不断前行的重要力量。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更激发了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继续携手前行,秉承初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