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论道 | 刘士远教授:医学影像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2024-11-14 22:43:56来源: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阅读:64次
会议官网中华医学会第31次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24) 时间:2024/11/14~11/17 地点:上海市 进入会议
刘士远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
作为设备依赖科室的医学影像科是一个综合平台科室,是医工创新融合、技术最集中的科室,同时也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临床主干学科。目前医院的医疗数据90%来源于影像,而且正以30-40%的速度增长;影像报告在临床诊断信息中的贡献度大于70%,因此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科室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医学影像正以患者为中心,新兴技术为载体,全方位的制度为保障,聚焦精准化、智能化、临床化、院前化和网络化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发挥影像在“健康中国”中的作用,我们这个传统的学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广大同道认真思考、好好把握、积极应对。
首先是政策机遇,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到精益化管理;从注重物质要素到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转变,从而在“十四五”期间打造高质量、创新型和智慧化的医院。目的是让公立医院具备更强大的技术力量、更好的覆盖服务区域内的人民群众,让广大百姓有更好的就医获得感。医学影像科作为平台支撑科室,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首先要体现国家意志:围绕高质量,实现互通互认,助力主动健康,赋能县域医疗;第二要体现医院定位:不同的医院任务有所不同,但都是资源支持平台,我们必须医教研管同步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同时做好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服务。作为县域医院,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满足县域影像中心的建设要求,对接资源、覆盖全域,实现大病不出县。
第二个发展机遇是设备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相比,中国医学影像市场需求巨大,近十年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全球的三倍,达到12.4%;未来的增长预期为7.3%,也明显高于全球的4%。从细分情况看,过去8年增长最快的是CT,达到21%,是全球平均的3倍;其次是PET-CT,高达18%(全球的2.6倍);然后是DSA和MRI,分别为13%和8% 左右,均达到全球2倍以上;未来增长预期最大的是PET-MRI(CT)和MRI,之后会是DSA,其他进入平稳增长期。未来5-10年医疗设备会迎来快速增长期:一是高质量医院发展政策驱动设备需求;二是千县工程和广大地级市以下城市的急速成长需求;三是设备许可证政策的变化,紧箍咒没有了;四是运营角度,影像科占比医院利润20%以上,未来会更高;五是6万亿低息贷款,解决了公立医院发展急需基金问题。配备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有利于带动上下游高品质发展:1)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促进高质量内涵建设;2)可促进优秀医技人员及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3)有利于提升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促进高质量内涵建设;4)有利于国内医疗影像设备厂商不断迭代,提升自研水平,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惠及广大患者。作为设备依赖科室的影像科,必然会迎来快速高质量发展阶段。
第三个机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全流程质量控制均有赋能,包括图像采集、处理、诊断三个环节,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参数与成像协议归一化,图像处理规范化,扫描结果呈现自动化。从对全国医务人员调研来看,医生和技师对工作流改善的需求非常强烈。目前的产品已经覆盖了流程管理,图像采集和疾病诊断,其中疾病模型获得接近100张三类注册证,超过40个使用场景;优化工作流和提升图像质量的产品大多数拿NMPA二类证或依托设备赋能,已被临床广范使用。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可能是下一步的突破,随着算力算法的迭代,识图生文符合医学场景的更多产品,一定会不断问世和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病人做好检查立等可取AI生成的图文报告,放射医师坐在门诊解读AI报告的场景肯定能够实现。
第四个机遇是数据时代的到来,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标志着我国对数据资源治理进入全新阶段,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完善, 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信息成本,释放数据红利,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影像科作为数据主要制造者,将直接获益,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红在2024数据要素与生态大会上指出,要把握数据的四个特征,大力激活数据要素:把握演进性,顺应规律抓好重点;把握复杂性,统一思想注重协同;把握系统性,统筹兼顾量质并举;把握长期性,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同时注重推荐实践探索,加强协同合作,加强场景牵引,注重守好安全底线。高质量数据是互通互认和精准医疗的前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生产力的源泉;基于数据病例的教育对于培养医生以及AI产品的研发训练非常急需,国家也需要标准化的数据检测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标准和规范。因此,2020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了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未来在数据驱动下,有望实现医教研和工作流的全面提升和改善。
第五个发展机遇是国家医疗任务从治疗转向主动健康、重大慢病的防控。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人近3亿,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预计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8个亿,达到人口总数的30%,如果不做好慢病的防控,我国医疗将不堪重负。健康中国行动将监测、检测、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等建议贯穿四类重大慢性病防治行动,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个人、社会和政府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防控方案,其中早筛早诊早治是关键。从十三五和十二五慢病防控数据对比看,慢病死亡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癌症、高血压和COPD的患病率依然在升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解决好了重大慢病的影像诊疗问题,就等于解决好了80%以上的医疗问题,也就让大多数百姓能够满意!我们要积极开展和参加针对重大慢病的影像学筛查;积极制定重大慢病早筛早诊的规范和标准;主动培养更多擅长重大慢病诊断的影像医生;积极开展针对早筛早诊的科普教育活动;并加强与临床学科的横向合作,提升综合临床能力。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面对新时代的任务,我们面临医疗任务激增和放射医生增长不匹配;设备增加与人员数量、人员能力不匹配;新技术发展与科学知识普及不匹配;互联互通与信息安全数据传输不匹配;影像互认与医疗质量同质化进程不匹配;数据量大与法规、技术、质量、加工不匹配;还有DRG/DIP 对影像科现有工作模式的挑战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医院、学会、企业等上下游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去逐步克服和完善。第一,强化顶天立地人才培养,包括科室领导、技术骨干、MDT人才等;第二,强化影像检查、诊断、全过程质控,建立高质量科室管理体系; 第三,重视影像数据采集、加工、使用等,合理运用AI工具,为临床工作赋能;第四,重视慢病筛查、影像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多学科价值体现;第五,关注民生,加强影像科普,提升影像影响力;第六,重视县域和基层,全面推进全国放射科高质量建设.
让我们一起努力,抓住时代机遇,加速放射科高质量发展和同质化进程,推动行业进步,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