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3 18:42:56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2次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血脂异常的治疗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欧美相继公布的血脂方面的指南类文件在形式与内涵上出现了巨大差别,这引起了国内外学术机构与广大临床医生的热议。国内已开展了多次讨论,虽然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也进入了修订程序,但修订工作最早在2015年完成。
目前最紧迫的是如何引领和指导我国广大临床医生规范治疗血脂异常,为此,中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2014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旨在针对当前血脂异常防治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阐述,《中国循环杂志》则在最新一期杂志刊登了该建议的十大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石
均衡饮食、控制肥胖、合理运动、远离烟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心血管健康最基本、最重要的举措。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主要调脂治疗的靶点
降低LDL-C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可作为LDL-C 的替代指标。若甘油三酯严重升高(≥5.6 mmol/L)时,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可首选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治疗。目前不建议应用他汀之外药物升高HDL-C。
他汀类药物是干预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
他汀类药物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只有当患者经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以及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后甘油三酯仍不达标时,可考虑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非诺贝特或烟酸缓释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的他汀类药物用药剂量
中国人群不同于欧美人群,平均胆固醇水平较低,经过中低强度他汀治疗,大多数人LDL-C可达标。另外,国人对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也较欧美人群差。
不能耐受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可采用替代措施
①更换另一种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的他汀类药物;②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改为隔日一次用药;③换用其他种类药物(如依折麦布)替代;④单独或联合使用贝特类或烟酸缓释剂;⑤进一步强化生活方式;⑥若需要使用但不能耐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可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
根据心血管整体风险水平制定降胆固目标值是合理的(表1)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所有无禁忌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不仅要早用他汀,而且还要坚持长期使用。其他种类的调脂药物(如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不作为首选药物治疗。
我国人群使用大剂量他汀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差
由于遗传学背景的差异,我国人群对于大剂量、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差,发生肝毒性、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国家患者。
有他汀类药物治疗适应证的人群,长期治疗获益大于风险
只要合理用药,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肌肉与肝脏不良反应以及对血糖的不良影响发生率很低,长期治疗的获益远大于不良反应风险。
采取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血脂异常防治策略
血脂异常防治策略的确定需结合我国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平均风险水平、遗传学背景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