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 19:02:2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174次
心肌梗死后应用β阻滞剂是常规。但最近一项纳入60项临床试验、10万人的荟萃分析研究认为,心肌梗死后应用β阻滞剂应讲究时机。在还没有再灌注治疗手段时,β阻滞剂是有获益的。但再灌注治疗时代,应用β阻滞剂不但不能减少死亡率,反而增加心衰和心原性休克风险。
研究显示,对于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心梗患者,应用β阻滞剂,虽可使心肌梗死和心绞痛风险分别下降28%和20%,但没有减少死亡,反而使心衰风险增加了10%,心原性休克风险增加29%。
而在没有应用再灌注治疗的时代,应用β阻滞剂的患者获益明显,再发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作分别下降22%和12%,死亡率也降低了14%,心血管病死率降低13%,心衰和心原性休克的风险也不增加。
目前ACC/AHA指南推荐,ST段抬高心梗患者应在发病24小时内口服β阻滞剂,对于高血压或局部缺血性患者可静脉注射β阻滞剂。
“我们的研究提示,或许β阻滞剂并不适用于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并且使用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也许指南该更新了。”研究者指出。
作者认为,再灌注治疗前,患者多存在广泛性心肌瘢痕,β阻滞剂可预防一定程度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所以降低了死亡率;但溶栓、介入等再灌注治疗,减少了心肌广泛性瘢痕形成,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增加了心衰、心原性休克的发生风险,这些风险的增加远大于β受体阻滞剂的获益。
但作者也表示,没有进行再灌注治疗可能统计学效力不够,检验不出β阻滞剂对死亡率的影响。
这一荟萃分析纳入的60项临床试验的102 003位患者,其中12项研究中48 806位患者身处再灌注治疗时代;而其余48项临床试验的31 479位患者是没有再灌注治疗的患者。
来源:me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