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BMJ杂志称达比加群酯存安全隐患

2014-08-01 12:16:05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9次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BMJ)洋洋洒洒刊登了4篇文章表示,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隐瞒了其产品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商品名Pradaxa,在我国注册名:泰毕全)关于安全性的重要数据。

达比加群酯作为首个获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为国内外多部房颤指南所推荐,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需像华法林一样监测凝血功能。

但在BMJ发表的文章指出,“监测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能降低20%的出血风险。但是监管机构并未看到能证明监测血药浓度即可提高安全性的证据,所以对这些新型口服抗凝剂的应用推荐可能存在缺陷。”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则声明,该公司已积极努力尝试和寻求利用血药浓度监测来进一步改善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基于血药浓度的剂量调整的数学模型用于来自RE-LY研究的真实临床数据时,该假设未获得支持。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还说,“所有的临床证据均不支持仅仅基于血药浓度来决定达比加群酯的给药剂量。研究显示,患者个体特征,例如年龄、肾功能和合并用药,才是影响到出血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呼吁患者在咨询医生之前不应自行停用抗凝治疗药物。停止抗凝治疗会面临增高的卒中发生风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俊教授则表示,BMJ杂志在同一期登载4篇有关达比加群酯文章的方式“十分罕见”。其中一篇的栏目是“Feature”这一名词,在英文中可以译为“故事片”。文章中列举了很多有关RE-LY试验中的不足,个别事件的错报,另外就是关于血药浓度测定亚组分析的结果。“所提到的事情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朱俊说。

如何看待这一次的争论,朱俊教授说,“我们需要的是回归学术本身。”他指出,一个涉及44个国家951个中心的大规模试验,发生一些失误在所难免,但200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所报道的RE-LY试验的整体结果不能被现在所“披露的事实”动摇,也不能被推翻。

朱俊还表示,不主张进行常规凝血方面的监测不等于不监测。鉴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特点,“我们更强调的是整体临床观察,尤其是肾功能的变化。这不仅对于达比加群酯,对其他即将上市的几个新药也必须要这样做。”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表示,任何新药的上市和应用都是一个反复被检验和修正的过程,临床工作者、制药企业、药品监管部门乃至学术传媒等的所有行为都必须遵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这个行为准则的指导下,客观评价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我们呼吁临床研究开放数据。”马长生强调。

来源:

  1. BMJ. 2014; 349:4517467046814747

  2. 医师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