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9 12:00:5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33次
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Karl-HeinzKuck 教授报告了心脏性猝死(SCD)预防中的进展与挑战。他指出,目前SCD 的发病率不容乐观,尽管我们对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肺复苏等预防治疗手段的认识不断进步,但仍有待加深,特别是关于ICD 适应证选择,仍需更多证据。
目前,SCD 仍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原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美国SCD 的年发生率为20~45 万,而这一数据在欧洲、中国分别为50 万及54.4 万,其中70% 的SCD 由心律失常引起。
根据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在所有导致SCD 的心律失常中,83.46% 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且大多数为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进展为室扑、室颤。
在SCD 预防中,ICD 无疑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关于应用ICD 进行SCD 二级预防的AVID 研究显示,置入ICD 能显著提高SCD 患者的生存率,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越低,差异越显著。
纳入AVID、CASH 和CIDS三项临床试验的Meta 分析显示,置入ICD 患者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比较,前者死亡风险下降28%,表明ICD 治疗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
因此,对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SCD 二级预防,ICD 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应作为治疗首选。关于在复苏成功人群应如何选择ICD 的适应证,Kuck 教授认为,除了由可逆性原因(如急性心肌缺血、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长QT 等)引起的SCD 外,所有复苏成功的患者均应置入ICD。
此外,关于ICD 频繁放电是否增加死亡率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各项临床研究的结论存在较大差异。
尽管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发现,ICD 频繁放电会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死亡率,但是最近一项纳入了17 项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并未发现ICD 频繁放电会增加死亡率。
因此,仍需更多临床试验来加以验证。在谈及如何提高发生SCD 人群生存率时,Kuck 教授仍强调了应早期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早期、正确的复苏手段是提高SCD 生存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应该提高公众对心脏性猝死及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提高公共场合中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备率。(乔宇 牛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