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2 16:32:33来源:中国循环杂志阅读:41次
在中国心脏大会上,德国柏林Charite 医学院Stephan Haehling von Lanzenauer教授分别从心衰患者运动能力决定因素、机体构成和心衰、心衰伴肌肉减少症发生率及其可能治疗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肌肉减少症进行了准确定义。
他指出,肌肉减少症是心衰的一种新伴随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肌肉减少症是心衰患者运动能力差的独立预测因素,需采取特异的治疗措施或新的工具来改善受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
Stephan教授指出,肌肉是心衰患者运动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内分泌水平、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肉废用、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平下降、营养不良、全身炎症等都是肌肉减少症的触发因素,进而可能引起肌肉萎缩,甚至引发恶液质。
Anker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心脏恶液质是慢性心衰患者18个月死亡率(50%)的独立预测因素,不受峰值摄氧量、左室射血分数、NYHA 分级、血清钠水平、年龄影响。
2011年Morley等发布的一份国际共识指出,肌肉减少症伴活动受限是指步行速度≤1米/秒或6min步行试验<400米,以及校正身高的平方后,四肢瘦体重≥同种族20~30岁健康人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但不存在导致步行距离缩短的明显原因,如骨骼肌紊乱、周围动脉疾病等。
大约20%的门诊患者受肌肉减少症影响。SICA-HF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9.5%,其运动能力、肌肉力量下降,且多存在晚期疾病。
运动锻炼是心衰患者肌肉萎缩的关键治疗策略。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发现,其潜在治疗方法还包括高热量营养补充剂、必需氨基酸、重组生长激素、合成的胃饥饿素、睾酮、β受体阻断剂、鱼油、沙汀胺醇等,但大多证据仍不充分,仅有小样本研究。
其中,关于睾酮替代治疗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Rosano等的研究显示,无论是睾酮降低患者还是睾酮正常患者,睾酮替代治疗都可以改善其心肺功能、肌肉强度和代谢功能。Toma等进行的Meta分析也显示,睾酮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能力。(王灵)